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2、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煮沸的菜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
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 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5、将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至如图所示的状态。对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B.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继续降温,会析出硝酸钾晶体
C.硝酸钾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D.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温度
A.全部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7、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生理盐水 C. 豆浆 D. 鲜榨橙汁
8、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13、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4、对下列相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油污是因为二者都具有乳化作用
C. 牛奶在夏天比在冬天易变质是因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15、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 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
(4)t1℃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C中混有少量的B,想要得到纯净的C,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
18、一瓶体积为250mL,质量为250g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克,则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
(1)计算:配制50g 6%的NaCl溶液需要NaCl__ __g、水__ __mL;
(2)称量NaCl;
(3)量取水;
(4)__ __。
20、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填“NaCl”或“KNO3”)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
21、(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____________的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2、为预防“禽流感”,某蛋鸡厂每周对鸡舍用5%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现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消毒液1500g,需要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末________g,加水________mL。
23、用6%的NaCl溶液配制50g 3%的NaCl溶液的步骤:
(1)计算:配制50g 3%的NaCl溶液需要6%的NaCl溶液__ __g,其密度约为1.04g/cm3,则体积为__ __mL;水__ __g;
(2)量取所需体积的6%的NaCl溶液和所需体积的水;
(3)混匀;
(4)装瓶并贴上标签。
三、实验题。
24、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5、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含量,他们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自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答案】C
2、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煮沸的菜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
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
【答案】A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 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答案】A
5、将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至如图所示的状态。对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B.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继续降温,会析出硝酸钾晶体
C.硝酸钾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D.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温度
A.全部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7、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生理盐水 C. 豆浆 D. 鲜榨橙汁
【答案】B
8、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9、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答案】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A
11、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12、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答案】A
13、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答案】C
14、对下列相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油污是因为二者都具有乳化作用
C. 牛奶在夏天比在冬天易变质是因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答案】B
15、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 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
(4)t1℃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C中混有少量的B,想要得到纯净的C,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不变 C>B>A 大于 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17、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
【答案】减小
18、一瓶体积为250mL,质量为250g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克,则该葡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5%
19、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
(1)计算:配制50g 6%的NaCl溶液需要NaCl__ __g、水__ __mL;
(2)称量NaCl;
(3)量取水;
(4)__ __。
【答案】(1) 3 47 (4) 溶解
20、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填“NaCl”或“KNO3”)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
【答案】KNO3 t1℃ 时A,B溶解度相同 <
21、(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____________的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答案】(1)一定温度 溶剂 不能再继续溶解
(2)一定温度 溶剂 继续溶解
(3)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再溶解该物质
(4)溶质 溶剂 蒸发溶剂 溶剂 冷却
22、为预防“禽流感”,某蛋鸡厂每周对鸡舍用5%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现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消毒液1500g,需要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末________g,加水________mL。
【答案】 75;1425
23、用6%的NaCl溶液配制50g 3%的NaCl溶液的步骤:
(1)计算:配制50g 3%的NaCl溶液需要6%的NaCl溶液__ __g,其密度约为1.04g/cm3,则体积为__ __mL;水__ __g;
(2)量取所需体积的6%的NaCl溶液和所需体积的水;
(3)混匀;
(4)装瓶并贴上标签。
【答案】(1) 25 24.0 25
三、实验题。
24、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Ⅴ、(1)降低 (2)升高
Ⅵ、低于 ②
Ⅶ、(1)< =
(2)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
四、计算题。
25、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含量,他们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解析】(1)设参加反应氢氧化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 H2SO4═ Na2SO4+2H2O
80 98 142
x 98g×10% y
x=8g y=14.2g
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20%
答: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g﹣8g+14.2g=16.2g,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15%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