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7 11: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嘶哑(yǎ) 蹂躏(lì) 锦幛(zhàng)
B.水藻(zǎo) 蓬蒿(gāo) 蝼蚁(lòu)
C.干瘪(biě) 淤滩(tān) 胚芽(pī)
D.簇新(cù) 虔信(qián) 瞰望(kà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古诗文里________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________……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览到汉语的________,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蕴藏 思想 潜入 奇珍异宝 D.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第一人称,使情感表达更为真挚,便于“我”向祖国倾诉心声。
B.《梅岭三章》中“三章”是“三首”的意思。诗歌表现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C.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D.《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战争与和平》等。
4.请仿照所给诗句,续写下面的句子。(6分)
祖国是什么?
白云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
   回答:   。
祖国是什么?
    回答:   。
5.填空题
(1)把三个备选词语填入下列语段(只填序号),使语段表意恰当。(8分)
①主题 ②手法 ③意境 ④情感
现代诗虽然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鉴赏时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去感受诗歌的优美   ,理解诗歌的深刻   ,品悟诗歌的真挚   ,分析诗歌的精彩   ……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读懂了一首现代诗。
(2)下面各句中的破折号各属哪种用法?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各句后面的横线上。(10分)
A.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E.表示强调;F.表示后面是引文
①……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②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③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④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⑤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问,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再补上两句,使整首诗变得完整。(4分)
大自然是一首诗
一首哲理诗
你只要用心阅读
就能获得一个又一个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
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青松不惧风雪
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6.综合性学习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非常战役”,在这场公共卫生的大事件后,分餐制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公筷公勺再次进入大家讨论的议题。
材料一:合餐制时,筷子、勺子相互接触食物,很可能使某些人的唾液、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他人,这种病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分餐制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食,能有效地避免浪费。
材料二:分餐制的推行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面是一部分人们不支持分餐制的理由。
(1)请你拟写一条有关分餐制的广告语,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3分)
(2)请你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3)你走进社区进行宣传,李奶奶说:“中国人就图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分餐显得一家人多生分啊!”结合材料一,你准备如何向李奶奶解释呢?(4分)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请你概括选文所描绘的画面。(3分)
(2)找出选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3)在选文第5段中,“大海”最终战胜了“闪电”,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含意?(3分)
(4)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意的理解。(3分)
(二)课外阅读
好沉的一抔土
石 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顫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 ”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2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3分)
三、习作(45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D 3.D
4.示例:松涛;是波澜壮阔的无边大海;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5.(1)③;①;④;② (2)B;C;A;D;F
(3)稻穗低头不语;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谦虚
6.(1)示例: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健康生活。
(2)通过调查可知,影响分餐制推行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习惯难改、合餐制氛围好、中餐不方便分餐。其中传统习惯是主要的阻碍因素。
(3)示例:李奶奶,您好。合餐制易于通过唾液、筷子等传染细菌,我们采用分餐制既能保证让每个人就餐时各取所需,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一家人的健康,一举两得,多好啊!一家人健健康康,团聚一堂,一定也是您所期望的吧!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呼唤暴风雨。
(2)“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作用:象征愈来愈激烈的革命风暴,为刻画海燕的形象创设典型环境。
(3)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4)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1)D
(2)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
(3)①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梁的壮硕。
②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意思对即可)
(4)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最指日可待。(意思对即可)
(5)来源地城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意思对即可)
三、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