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作者名片 2.写作背景
1991年,在《瞭望》周刊举办的“情系中华”征文中,丁肇中获得了特别荣誉奖。10月18日,《瞭望》周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情系中华”的颁奖庆典,丁肇中出席并发表了这篇演讲。 3.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知识链接】
论据分类及其作用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作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对论据有以下要求:(1)要真实;(2)要充分;(3)要典型;(4)要新鲜;(5)要新颖。
事实论据的作用:通过列举(填概括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论证了近观点,进而论证了远观点。
道理论据的作用:使论证确凿可信,更具说服力。1.正音辨形
肇事( ) 彷徨( ) 毅力( )
探cè( ) zūn( )照 淹mò( )
答案:zhào pánɡ yì 测 遵 没﹒﹒﹒2.据义填词
(1) :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4)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答案:(1)彷徨 (2)不知所措 (3)袖手旁观 (4)一帆风顺3.走进文本
(1)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答案: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格物致知
(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淹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2)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4)在“格物致知”方面,中国学生有哪些不足?应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答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往往功课念得好,对于一些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却不知所措。
弥补措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要具有“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2.论证方法
恰当地使用论证方法,可以使议论更严密,更有说服力。请仿照下面的参考示例,对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或赏析。
参考示例:“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点拨:
论证方法的判断依据及答题格式赏析:先判断此句的论证方法:由“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可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自己在美国读大学时吃的苦头,进一步论述了具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一试身手: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答案:①引用论证,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使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②对比论证,通过中国传统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对比,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才能获得,进一步强调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课文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 ”这一问
题,论证了“ ”这一中心论点。全文按照
“ ? ? 得出结论”的思路行文。
答案: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