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醉 翁 亭 记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宋仁宗时期,欧阳修得罪了当权派,被贬至滁州(在今安徽)当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图解课文1.一词多义
太守自谓也 ( )
太守谓谁 ( )
答案:命名/是,为(1)谓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
朝而往 ( )
溪深而鱼肥 ( )
而不知人之乐 ( )
答案:表递进,而且/表承接,不译/表修饰,不译/表并列,
不译/表转折,但是(2)而2.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心愿;意向
(2)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 ?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3)苍颜白发
古义: ? 今义:颜色
答案:(1)情趣 (2)醉醺醺的样子 (3)容颜 ﹒﹒(4)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 今义:清秀
(5)非丝非竹
古义: ? 今义:蚕丝
答案:(4)茂盛 (5)弦乐器﹒﹒3.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 )
(2)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答案:(1)在山上 (2)命名 (3)以……为乐﹒﹒﹒4.文言句式
(1)环滁皆山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5.名句默写
(1)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2) ,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苍颜白发, ,太守醉也。
(5)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
答案:(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云归而岩穴暝 (4)颓然乎其间者 (5)醒能述以文者6.走进文本
(1)文章第2段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
(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为下文写太守乐做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3)课文第3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场景图?请简要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主要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图景。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