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
亚非文明
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新课导入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名称起源: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
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2、文明发展历程
…
BC
23世纪
BC
18世纪
BC
4世纪
BC
16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小国
印度早期
文明产生
孔雀王朝
鼎盛时期
基本统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发展历程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发展历程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擅长骑兵战术,他们身披甲胄,骑着战马,连连进攻当地居民。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印度河流域原有的城市文化消失,印度历史进入“吠陀”时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发展历程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达到鼎盛
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文明成就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等级名称 代表的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手工业者、牧民、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者
掌管祭祀掌握神权
掌管军事、行政大权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纳税、上供,养活第一、二等级)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役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贱民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史料一: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史料二:根据古代印度的法律条文规定: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贱民的儿子永远是贱民,各等级间贵贱分明,界限森严,不同等级不能通婚;若通婚生子,其父母子女皆为贱民,贱民将被赶出村庄,成为不可接触的人。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界限森严,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发展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背景:
时间:
创始人:
教义: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时期把佛教定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入侵
鼎盛时期—— 王朝,首都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时间: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传入中国
世代相袭、贵贱分明,界限森严、不得通婚
课堂小结
早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华氏城
孔雀
特点: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6世纪
1.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C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C
3、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B
4、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