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一)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巩固散文知识。
2、整体感知全文,理清结构。
【学习重点、难点】
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导入】
郑振铎的《海燕》,应该说中国散文的名篇之一。学《海燕》其实就是让学生与美文为友,就是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像这样的文章。而阅读这类文章,也是一种享受,也许这是散文的一大魅力表现。大多数的同学是见过燕子的,并没有陌生感,而作者写的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更重要的那燕子被写“神”了。其实我们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的小事物,去感受到身边的事物走近了,也能写出最好的文章来。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写作背景:
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前往法国,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斜飞的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2、文题解说
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小型海鸟。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国所见 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预习反馈】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铎( ) 伶俐( )( ) 轻飔( ) 隽逸( )( )
粼粼( ) 縠纹( ) 皎洁( ) 憩息( )
融融泄泄( )( ) 蹇劣( ) 忧戚( ) 匾额( )
圆晕( ) 隽妙( )
2、解释下列词语
憩息: 忧戚:
隽妙: 情致:
隽逸: 轻飔:
劲俊: 粼粼:
蹇劣: 融融泄泄:
积伶积俐:
3.本文重点描绘了( )和( )两幅图,将浓浓的( )寄托在海燕身上,表达了作者( )之情。
【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本文描画了故乡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两种燕子。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将全文串联起来?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几个部分?请你归纳。
朗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并比较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小燕子的各种特征,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外 形 活动背景 飞 翔 憩 息
故乡的小燕子
海上的小燕子
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概括主题:作者借海燕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 》这篇课文,它的作者是___
选自______,这节课学到的字词中需要注意的新字有:
好的词语有:
好的句子有:
【课后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轻飔( ) 隽妙( )隽逸( )粼粼( ) 憩息( )
蹇劣( ) 忧戚( )融融泄泄( ) 穀纹( )
2.下面注音有误的是 ( )
A.匾额(biǎn) 鸟巢(cháo) 奔驰(chí) B.疾雨(jí) 飞窜(cuàn) 双翼(yì)
C.轻颸(shī) 隽妙(juàn) 粼粼(lín) D.隽逸(yì) 憩息(qì) 嫩蓝(nèn)
3.作者通过对春 、春 、春 、 春 、 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4.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条万柳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
(2)见了他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
(3)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 )
5.用伶俐、皎洁、融融泄泄写一段话。
6、完成书本思考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