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适合放孔明灯的地方是( )。
A.大操场 B.教室里 C.卧室
2.冬天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温度可能是( )。
A.5℃ B.1℃; C.-4℃
3.今天的降水量是70毫米,今天下了( )。
A.小雨 B.大雨 C.暴雨
4.一块橡皮泥,如果把它捏成一个小人的形状,那么( )。
A.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B.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它的颜色发生了改变
5.永定县城某天24小时的降雨量是13毫米,这天的下雨等级是(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6.测降水量,我们得到数据后,读数时要带上单位( )。
A.毫米 B.厘米 C.摄氏度
7.空气是( )流动的。
A.上下 B.循环 C.水平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我们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有空气 B.一般情况下,空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C.山越高,山顶上的空气就越稀薄
9.将三种物质放入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到下面的现象,则( )烧杯里的物质能溶解在水里。
A. B. C.
10.气象部门报告降水概率为70%以上,就是说( )。
A.有下雨的可能性 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
1.绝大多数生物都离不开空气,鸟儿在空中翱翔,说明( )有空气,鱼儿在水中畅游,说明( )有空气。
2.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刮风时,红旗飘向东南方,这时的风向是( )。
3.风是由于( )的流动形成的。
4.游客乘坐( )能够升到高空去看风景。
5.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叫作( ),降水量的单位是( )。
6.( )是气态的水,存在于空气中。
7.水的状态是( ),冰、雪是( )的水,水蒸气是( )的水。(均填“气态”“固态”或“液态”)
8.空气( )形成了风。
9.观察“水结冰”的现象,我们发现冰块的体积比原来的水要( )(填“大”或“小”)。
10.用小勺装少量盐水放在蜡烛上加热,最后勺子底部会出现( )粉末,这是(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
2.像食盐、小苏打一样的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
3.读取气温计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等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
4.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都很容易改变。( )
5.人们一般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
6.雨量器在制作时,刻度条不用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
7.风力一般分为13个等级,级数越高风就越大。 ( )
8.国旗飘向北方,说明这个时候吹的是南风。( )
9.小苏打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
10.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填图题
将以下形容物体特征的词汇与对应的物体相连。
坚硬
液体 石头
不透明 水
气体 空气
看不见
五.综合题(共2题,共20分)
1.实验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下列做法哪些是正确的?正确的请在括号时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①两份食盐的质量相同。( )
②一杯水温度高,一杯水温度低。( )
③一杯水中搅拌,另一杯水不搅拌。( )
④两份水的体积相等。( )
2.要想让食盐更快溶解在水中,( )的方法比较好。
A.放在温水中、不搅拌 B.放在冷水中,搅拌 C.放在温水中,搅拌
2.排序题。(把下列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按顺序排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A
7.B
8.A
9.B
10.B
二.填空题
1.空中;水中
2.西北风
3.空气
4.热气球
5.雨量器;毫米
6.水蒸气
7.液态;固态;气态
8.流动
9.大
10.白色;食盐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C
2.2、1、5、4、3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