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四上·贵定期末)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2.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
3.在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
5.小张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声强弱的描述。( )
6.手指在琴弦上移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低。 ( )
7.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8.在装有呼吸多次空气的玻璃瓶中放入点燃的小木条,火焰会熄灭。( )
9.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的大小无关。( )
10.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将“炒三丝”记为一种食物比较好。( )
二、图示题
11.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三、连线题
12.(2022四上·巨野期中)把下列食物与它们的日常食用方法连起来。
白菜 葡萄 瘦肉 带鱼 黄瓜 番茄 桔子 鸡肉
生食 熟食 既可以生食,又可以熟食
四、实验探究:
13.(2022四上·巨野期中)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快
10厘米 较快
14厘米 较慢
18厘米 慢
(1)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提示:声音的高低用“高”“较高”或“较低”“低”表示】
(2)我们能够从记录表中看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
(3)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的部分涂成阴影,制成柱形图。
(4)分析柱形图,我们知道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或“低”];尺子伸出发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或“低”]。
14.(2022四上·巨野期中)古筝是中国独特的、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深受人们小的喜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发声的奥秘吧!
(1)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 传到听众的耳朵里。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由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琴弦,声音的变化是 (填“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我的解释是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i”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 (填“大”或“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发生了振动,之所以看不到桌面在振动是因为桌面振动的幅度太小导致的。
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打雷时我们先看到光再听到声音。
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与水波的传播方式不同。
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一般用音量来衡量,雷声很大指的音量很大,是对声音强弱的描述。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越短,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越短的琴弦弹出来的声音就越高,而不是越大。反之就越低而不是越小。琴弦的大小,长短是决定音的高低的,不是声音的大小。
8.【答案】(1)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呼吸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装有呼吸多次空气的玻璃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有抑制燃烧的作用,所以燃烧的小木条会熄灭。
9.【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所以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是相关的。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食物时需要将里面的各种食物分开记录,炒三丝需要记录韭菜、豆芽、豆腐皮。
11.【答案】1、3;2;气体;液体;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水中、固体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是不能够传播的。
12.【答案】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的分类, 熟食是经过烹饪的食品,如米饭,肉类等到;生食是不经过烹饪,能够生吃的食品,如葡萄、苹果等,既是生食又是熟食的有黄瓜、西红柿等。
13.【答案】(1)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快 高
10厘米 较快 较高
14厘米 较慢 较低
18厘米 慢 低
(2)由高到低
(3)
(4)快;高;慢;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4.【答案】(1)琴弦;空气
(2)由高到低;琴弦越细,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琴弦越粗,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3)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具体是古筝琴弦的振动造成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传入耳中造成鼓膜的振动,所以人就听到了古筝发出的声音。
(2)考查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琴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3)考查声音的强弱,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四上·贵定期末)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是因为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发生了振动,之所以看不到桌面在振动是因为桌面振动的幅度太小导致的。
3.在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打雷时我们先看到光再听到声音。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与水波的传播方式不同。
5.小张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声强弱的描述。(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一般用音量来衡量,雷声很大指的音量很大,是对声音强弱的描述。
6.手指在琴弦上移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低。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越短,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7.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越短的琴弦弹出来的声音就越高,而不是越大。反之就越低而不是越小。琴弦的大小,长短是决定音的高低的,不是声音的大小。
8.在装有呼吸多次空气的玻璃瓶中放入点燃的小木条,火焰会熄灭。(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呼吸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装有呼吸多次空气的玻璃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有抑制燃烧的作用,所以燃烧的小木条会熄灭。
9.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的大小无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所以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是相关的。
10.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将“炒三丝”记为一种食物比较好。(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食物时需要将里面的各种食物分开记录,炒三丝需要记录韭菜、豆芽、豆腐皮。
二、图示题
11.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答案】1、3;2;气体;液体;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水中、固体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是不能够传播的。
三、连线题
12.(2022四上·巨野期中)把下列食物与它们的日常食用方法连起来。
白菜 葡萄 瘦肉 带鱼 黄瓜 番茄 桔子 鸡肉
生食 熟食 既可以生食,又可以熟食
【答案】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的分类, 熟食是经过烹饪的食品,如米饭,肉类等到;生食是不经过烹饪,能够生吃的食品,如葡萄、苹果等,既是生食又是熟食的有黄瓜、西红柿等。
四、实验探究:
13.(2022四上·巨野期中)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快
10厘米 较快
14厘米 较慢
18厘米 慢
(1)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提示:声音的高低用“高”“较高”或“较低”“低”表示】
(2)我们能够从记录表中看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
(3)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的部分涂成阴影,制成柱形图。
(4)分析柱形图,我们知道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或“低”];尺子伸出发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 [填“高”或“低”]。
【答案】(1)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快 高
10厘米 较快 较高
14厘米 较慢 较低
18厘米 慢 低
(2)由高到低
(3)
(4)快;高;慢;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4.(2022四上·巨野期中)古筝是中国独特的、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深受人们小的喜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发声的奥秘吧!
(1)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 传到听众的耳朵里。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由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琴弦,声音的变化是 (填“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我的解释是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i”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 (填“大”或“小”)。
【答案】(1)琴弦;空气
(2)由高到低;琴弦越细,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琴弦越粗,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3)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具体是古筝琴弦的振动造成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传入耳中造成鼓膜的振动,所以人就听到了古筝发出的声音。
(2)考查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琴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3)考查声音的强弱,琴弦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