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燕子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燕子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8 18: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燕 子
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本文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全图呈淡绿色基调,有远山、村庄、湖水、稻田,柔柳轻扬,燕子或翩飞或休憩。插图与本文描绘的画面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1.认识“伶、俐”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生字,会写“乌黑、活泼”等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1.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逐段读课文,边读边想
象,以“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 ”“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这两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自己想象的画面。
2.除了通过想象画面,还可以用换词比较、反复朗读等方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3.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除了“闲、散”是会意字,其余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重点指导“翼、纤、痕”;本课多音字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来区别字音,理解字义。
4.在朗读品味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尝试背诵。如背诵第2自然段,可以先找出景物,再想象景物的形状、颜色等,采用填空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背诵的支架。
1.查找燕子的图片,了解其相关的习性。
2.有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
3.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
2课时
1.认识“伶、俐”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生字,会写“乌黑、活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3.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一 谈话导入,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了解燕子吗
学生交流对燕子的了解。
PPT出示燕子的图片及介绍:
汉字的“燕”是特指家燕。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
食物为昆虫。燕子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板书课题:燕子。
2.师:今天我们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由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
PPT出示郑振铎的介绍:
郑振铎,字西谛,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
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代表作:《猫》《我是少年》。
通过创设情境,自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自己汇报收集的资料,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谜语引入。
PPT出示:
小小姑娘穿黑袄,
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
捕捉虫子本领高。
谜语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扫一扫《完全解读》本课时课文朗读二维码,听标准情境课文范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PPT出示重点词语:
凑成 吹拂 赶集 聚拢 形成 横掠 偶尔 飞倦 闲散 纤细 几痕
开火车式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散、杆”的读音。
PPT出示多音字的读法:
“散”在“闲散、松散”中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零碎的。在“解散、散会”中读“sàn”,表示由聚集而分离或者分发的意思。“杆”在“木杆、旗杆”中读“gān”,表示长棍子的意思;在“笔杆、枪杆”中读“gǎn”,表示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包括中空的)。
授课时可以让学生用这两个多音字造句,体会在不同语境中这两个字的读法。
授课时注意强调读准平舌音“凑”,翘舌音“沾”,前鼻音“沾、倦、闲、纤、痕”,后鼻音“形”。
指导书写重点字。
“聚”字上边部分注意穿插,“又”末笔捺变点;“聚”字下面的部分不是“禾”。
“倦”字左窄右宽,大致等高。右边的长撇从竖中线起笔,比左边的撇略高,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师:你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识记这些生字
生1:可以根据形声字结构,利用规律识字。
生2:可以根据形近字比较学习,如:彩—形、遇—偶、你—尔。
3.师: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生自由汇报。
PPT出示:
伶俐:聪明、灵活。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旷亮无比:形容天空空阔而明朗。
波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
闲散:无事可做而又无拘无束,本文指燕子悠闲的样子。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用词语造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重点字的书写。
三 理清脉络,全班交流
  1.师:再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燕子的 概括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吧!
PPT出示:
第1自然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
第3、4自然段主要写燕子飞行的姿态;
第5自然段主要写燕子休憩时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加深体会。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燕子的
生:由近及远。
3.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燕子
生:活泼可爱。
可以引导学生多概括几个词语用来形容燕子,作为知识积累。
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层次地建构画面。
四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尝试给课文的每个部分起一个好听的小标题吧!
  3.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课后作业内容。
  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形态,以及它飞行、休憩的优美姿态,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姿态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我”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开火车式认读本课重点词语。
PPT出示:
凑成 吹拂 赶集 聚拢 形成 横掠 偶尔 飞倦 闲散 纤细 几痕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简单地感受到了燕子的伶俐可爱,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燕子的可爱,共同感悟春天的美好。请你们回顾一下,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形象
生: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南方飞来,燕子飞行、停歇的姿态。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认读词语,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概括画面,感悟提升
1.师: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
生自由汇报。
PPT出示:
燕子外形图
春光燕子图
燕子飞行图
燕子休息图
2.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精灵 我们将镜头拉近,来欣赏这幅“燕子外形图”。
PPT出示: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3.师: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了画面 是怎样的画面 (扫一扫《完全解读》名师微课二维码,观看“如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视频微课)
生1:从“乌黑的羽毛”我想到小燕子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生2:从“剪刀似的尾巴”我想到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画面。
……
4.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这幅春光图中的景物。
生自主圈画相关景物,交流。
板书:风、雨、柳、花、草、叶。
5.师:说说你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以“雨”为例,引导学生在前面和后面逐次添加修饰成分,边加边想象画面,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
PPT出示:
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学生交流时,应该让学生及时积累、摘抄好的语句。
①逐步引导:什么雨 什么样的细雨 如毛的细雨怎样
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③再读并想象画面。
(2)用“加一加”的方法同桌互学其他景物。
布置任务: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在柳、风、花、草、叶前面加了哪些词 用“加一加”的方法读句子想象画面,然后和同桌交流。
(3)小结:作者抓住了春天最常见的景物,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烂漫的春光图。
指导朗读: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描写“轻风”“细雨”“柔柳”等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赶集”,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热闹和欢喜,读好描写草、叶、花的语句。
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古诗,感受在春天的大背景下加入小动物给春天带来的生机。
6.师:“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画面
生: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热闹。
7.师:边读边想象画面。画面中既有色彩,也有声音,还有味道,细细品味作家笔下的春天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
生:小燕子的加入使得春天更有活力,更富有生机了。
8.师: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开始它快乐的飞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并说说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生: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姿态优美。
PPT出示:
飞行中的燕子图片和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重视学生朗读,以读促思,加深体会。
9.师:哪些词句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
生1:“横掠、沾、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写出了燕子飞行轻盈的特点。
生2:“沾”写出了燕子接触水面的动作很轻,为无意之举。
生3:“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写出了燕子飞行快的特点。
10.师:小燕子玩累了,它们在电线杆上休息。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想象到小燕子休息时的状态吗
引导学生讨论“痕”的用法。
生:“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
11.师: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PPT出示: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教学第5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自然段与3、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生: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比作一幅图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小燕子象征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背诵第1~3自然段。
  3.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本课时习题。
  4.仿照《燕子》一文的写作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熟悉的小动物吧!
  这篇课文抓住了燕子的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保护鸟类,这样才能时常看到它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动物们和谐相处。
燕 子  可爱活泼 烂漫无比 轻盈迅捷 悠闲有趣
《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和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地给予鼓励。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领悟课文。
郑振铎与《海燕》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同沈雁冰、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避难,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愁,写下了《海燕》。
郑振铎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