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新题库】(最新语文版)2014届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同步汇聚: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基础+提升,含2013中考典题及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金榜新题库】(最新语文版)2014届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同步汇聚: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基础+提升,含2013中考典题及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0 13: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六)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船载以入  (     )
(2)蔽林间窥之  (     )
(3)谈笑有鸿儒  (     )
(4)无案牍之劳形  (     )
(5)亭亭净植  (     )
(6)妇抚儿乳  (     )
(7)百千齐作  (     )
(8)虽人有百手  (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独怆然而涕下(眼泪)     香远益清(更)
B.山气日夕佳(气象,景色) 驴不胜怒(经得住)
C.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群响毕绝(全)
D.问君何能尔(这样) 有龙则灵(灵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黔之驴》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是一篇寓言。
B.《陋室铭》结尾用“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
D.《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作者从侧面写出了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以体现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
5.名句默写。(7分)
(1)问君何能尔?        。
(2)        ,行舟绿水前。
(3)前不见古人,        。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        。
(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6.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食品安全大讨论,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013年5月23日,凤凰卫视原创时政辩论栏目重磅推出《“互害”社会如何解毒》专题,为网友深度解读牵动人心的食品安全隐患。短短几周时间,“毒姜”“毒大米”“假羊肉”“病死猪”等有毒有害食品接连被曝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正陷入“互害”怪圈。
答:
(2)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2分)
答:
(3)请用对偶的形式补写食品安全宣传语。(2分)
         ,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二、阅读品悟(3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5分)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9~11题。(8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蹄之  (    )
(2)技止此耳  (    )
(3)乃去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文: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

1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3分)
答:



(三)(2013·重庆中考(A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
(3)陶后鲜有闻  (     )
(4)宜乎众矣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14.【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分)
答:

15.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6分)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①,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选自《说苑·反质》)
【注】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
16.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衣练紫之衣  (     )
(2)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  (     )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译文:
18.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2分)
(五)(2013·临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8分)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壮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二鼓:二更。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馀甘煮菜  (    )
②顾影颓然  (    )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译文:

22.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写作(40分)
23.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
1.答案:(1)用船 (2)偷看 (3)大 (4)使……劳累 (5)洁净 (6)喂奶 
(7)一齐发作 (8)即使
2.【解析】选D。D项中“灵”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应译为“灵异”。
3.答案:(1)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正了。
4.【解析】选D。《口技》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且描写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属正面描写。
5.答案:(1)心远地自偏 (2)客路青山外 (3)后不见来者 (4)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答案:(1)凤凰卫视解读食品安全隐患
(2)画面中有一个不法商人,他手持一把大伞,伞上写有“国标允许”的字样,在大伞的遮盖下,他在某食品中加入有害的化学物质。
(3)示例: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
7.答案: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8.【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天涯去住泪沾巾”写的是走的人和留的人都泪湿衣巾,表达了伤感离别之情;而王勃的诗句是劝人们不要在分别时流泪,表达的是乐观之情。
答案:惜别 司空曙的诗惆怅伤感,王勃的诗乐观旷达。
9.答案:(1)用蹄子踢 (2)只、不过 (3)离开
10.答案:(1)(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2)(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11.【解析】此题考查对寓意的把握以及对寓言中事物形象的理解。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掉了。
12.答案:(1)这 (2)弹奏 (3)少 (4)多
13.答案:(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4.【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要抓主旨句“惟吾德馨”和议论句“何陋之有”思考。
答案: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
15.答案:【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答案:(1)穿 (2)但,却
17.答案:君王您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身做起呢?
18.答案:上行下效。
附【译文】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国地方不大,物产不丰,但群臣的衣服车马都很奢侈,我想下令禁止,可以吗?”管仲说:“我听说,君王吃过的食物,臣下就会常吃;君王喜欢的服饰,臣下就会经常穿戴。而如今,君王您吃的是桂浆,穿的是纯紫的大衣,狐狸皮的白裘。这是群臣过分奢侈的原因啊。《诗经》上说:‘不亲自去做,就不能取信于百姓。’君王您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身做起呢?”齐桓公说:“对。”于是重新制作了纯白的衣服,大白的帽子,这样上朝一年,整个齐国的风气都变得简朴了。
19.答案:①吃 ②回头看
20.【解析】选A。A项与例句都是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21.答案:(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22.【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如作者对山水的描写,蕴含着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而“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又表达了其身世之悲。
答案: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
附【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高的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崖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俯仰之间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星月在水中的倒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翁。
23.【写作提示】此题为半命题作文,首先补充题目。根据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等。然后根据确定的题目选取材料进行构思。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以“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为例,可先确定主题:年青的一代要尽快树立责任心。可以写成议论文,现在年青的一代,生活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自理能力差,忧患意识差,责任感差,这是危险的。这一代人在走上社会之前,一定要树立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责任,是生命中的必修课。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勇敢地担起责任。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选取生活中自己尽职尽责地帮助别人的一件事,夹叙夹议,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