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2.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2-21 16: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回忆过去按照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345请同学们观察,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吗?自学提示(1)根据下列提示以同桌为单位画出三角形,观察并猜测三角形的形状.①画一画:同桌结合,一个画两直角边分别为3cm,
4cm的直角三角形,另一个画三边长为3cm,4cm,5cm
的三角形.(再以2.5cm,6cm,6.5cm试一试)
②量一量:画出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③剪一剪:每个同学把自己画的剪下来。
④叠一叠:同桌的两个同学把剪下来的两个三角形叠
合在一起。 ⑤猜一猜:由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请以命题的
形式说出你的观点!命题2:命题2复习命题的概念及相关新知识。1、什么是命题?
2、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定理的概念。
4、互逆命题的概念。
5、互逆定理的概念。
自学提示(2)根据下列提示完成命题的证明。①上述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请根据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③结合书中32页的讲解,小组讨论写出你的证明思路?
345ACB34古埃及人的做法:△ABC中, BC=3、 AC=4、AB=5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全等你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线吗?∵ 在△A’B’C’中,
∠ C’=90°,根据勾股定理得:∴ A’B’2= a2+b2∵ a2+b2=c2∴ A’B’ 2=c2( A’B’ >0)∴ A’B’ =c∴ △ ABC ≌△ A’B’C’(SSS)∴ ∠ C= ∠ C’=90°已知:在△ABC中,AB=c BC=a CA=b 且a2+b2=c2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画一个△A’B’C’,使∠ C’=90°,B’C’=a, C’A’=b在△ ABC和△ A’B’C’中则 △ ABC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ACB证明: 小明在判断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是否为
直角三角形时,这样解答:
因为42+52=41,32=9 42+52≠32
所以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问:他的解法对吗?为什么?自学提示(3)结合下列问题,自学例1,时间2分钟总结: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的平方。另外最大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板书设计注意事项:
(1)、条件:须知道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往往要通过计算。
结论:∠C = 90°(最长边c所对的角)
(2)、书写格式:
∵如图在△ABC中,AC2+BC2=AB2
∴ △ABC是直角三角形
且 ∠C = 90°
1、下面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那么哪一个角是直角?(1) a=25 b=20 c=15 ____ _____ ;(2) a=13 b=14 c=15 ____ _____ ;(4) a:b: c=3:4:5 _____ _____ ;是是不是 是∠A=900∠ B=900∠ C=900(3) a=1 b=2 c= ____ _____ ;练习达标,拓展提高2、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
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最大角.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b,c且满足等式(a+b)2-c2=2ab,
则此三角形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是锐角三角形;
C. 是钝角三角形;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3、以?ABC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 依次得到
的面积是25, 144 , 169,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三角形.直角直角∠A5、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
数,称为勾股数。除3、4、5外,你能找出
3组勾股数吗?拓展提高请谈谈你的收获节清试题1.△ABC中,∠A,∠B,∠C所对应边的长分别为a,b,
c,且a2= c2-b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是锐角 B.∠C是直角
C.∠A是锐角 D.∠B是直角
2.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C2+BC2=AB2 B.a∶b∶c=3∶4∶5
C.∠C=∠A+∠B D.∠A∶∠B∶∠C=3∶4∶5
3、工厂生产的产品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如图所示:
该模板中的AB、BC 相交成直角才符合规定。你能
测出这个零件是否合格呢?(身边只有刻度尺)
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合作交流后学生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