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第4章 代谢与平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第4章 代谢与平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08 10: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2.用显微镜观察人体血涂片的永久装片时,在视野内能清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比红细胞更大的白细胞。若要继续寻找白细胞,最合理的操作是 ( )
A.换用大光圈 B.移动装片
C.换用高倍物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3.小徐对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做了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为消化系统,其中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B.图乙为肺泡及周围毛细血管,其中②只有一层细胞
C.图丙为心脏,其中③内流的血是静脉血
D.图丁为肾单位,其中④内的液体为原尿
4.(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
5.购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若真空安全钮凸起,请勿食用”的字样,原因是( )
A.密封不严,空气大量进入瓶内,食物腐烂变质
B.需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食物腐烂变质
C.防腐剂加得过多,与食品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D.消毒不严,瓶内的厌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气体,食物腐烂变质
6.(2019宁波)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7.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分别是( )
A.A型、B型、AB型、O型 B.A型、O型、AB型、B型
C.O型、B型、AB型、A型 D.B型、A型、AB型、O型
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归纳整理的生物代谢类型知识结构图。下列有关结构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不同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可能是不同的
B.通过捕食来获得营养物质属于同化作用
C.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通过异化作用释放
D.同化作用是物质代谢,异化作用是能量代谢
9.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在血源性肝炎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种全球人群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其会导致很多人患上肝硬化乃至肝癌。以下对肝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B.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进行化学消化
C.肝炎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低脂肪、少油脂
D.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10.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从手背静脉处给胃炎病人输入药液,药液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最合理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11.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是氧气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12.(2021河南)如图为人体三类血管横切面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管壁较薄且有瓣膜,为静脉
B.乙管壁的平滑肌较厚,弹性大
C.丙的结构特点便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D.血液在三类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甲→丙→乙
13.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②④⑥ B.⑤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14.(2021北京)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B.肾小球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肾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15.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便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都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16.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
(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
A.X B.Y
C.W D.X、Y、W都是
17.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检出,“—”代表未检出或微量)。根据检查结果,张大爷一定没有患( )
A.贫血 B.体内炎症
C.高血压 D.糖尿病
18.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分析某健康人①②③结构中液体的物质浓度,正确的是( )
19.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或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
2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或者物质变化。下列流程中错误的是 ( )
A.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氧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动脉→心脏→主动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C.食物中的淀粉→麦芽糖→小肠中的葡萄糖→血糖→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等
D.血液中的尿素→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中的尿素
二、填空题(共40分)
21.(12分)如图甲是心脏与相连血管的示意图,图乙是血液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d代表的心脏结构是     ,与之相连的血管f是    。
(2)图甲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和    (两空均填字母)。
(3)担负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图乙中的    (填字母)。
(4)当我们的手不小心被划破时会流血,可是过一段时间,伤口就止血结痂了。与上述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
22.(14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贯穿着整个人体。通过血液的运输,为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养料,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图甲)。
如果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损后不能及时恢复,血液中的氧气不足,就会有生命危险。体外膜肺氧合(也叫人工肺)就是一个可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新技术(如图乙),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中的   吸收来的。
(2)肺循环的起点是图甲中[ ]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肺泡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变成颜色鲜红的    血。
(3)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后,以  的形式排出体外。
(4)图乙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使血液获得氧气,相当于人体的    ;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相当于人体的    。
23.(6分)某同学为了能在2022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1000 m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每天进行长跑训练。
(1)刚开始几天,该同学有这样一种感受,跑到800 m左右的时候肌肉开始酸痛,脚好像有千斤重,想跑快却抬不起脚,这是因为肌肉在做      (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在训练期间,我们建议该同学早饭可以多吃粥和馒头,因为它们富含    (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3)在该同学的食物中,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吸收了含放射性同位素N-15的氮肥后合成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之后,通过新陈代谢,N-15最终会出现在    中。
A.蛋白质  B.脂肪 C.氨基酸 D.尿素
24.(8分)(2019衢州)小科的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到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    。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二中   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
(3)爷爷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三中    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四中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5.(12分)(2021太原期末)显微镜下的血管和血液。如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为该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丙为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应选择尾鳍色素
    (填“较多”或“较少”)的活小鱼。通常情况下,应使用   (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
(2)图甲中,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露出口和尾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
絮上滴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血管1是    ,理由是          ;血管2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图丙中细胞a富含    ,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使细胞a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当人体中细胞a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会患贫血。在给严重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如果患者是AB型血,最好给他输    型的浓缩    (填血细胞种类)悬液。
(6)当人体被细菌感染时,图丙中b    的数量会增多,这说明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
还具有保护和    的作用。
26.(8分)(2022嘉兴)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设计]
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中,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H2O2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
            的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得出结论]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  。
[拓展提高] 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    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
答案
1.B
2.B
3.C
4.B
5.D
6.D
7.C
8.D
9.C
10.C
11.C
12.D
13.D
14.B
15.C
16.B
17.A
19.
D
19.A
20.B
21.左心室
主动脉
d
b
D
C
22.小肠
②右心室、动脉
肾脏、尿液
肺(肺泡)、心脏
23.无氧呼吸、糖类、D
24.Ⅰ、②、B、甲
25.较少、低
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动脉、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红蛋白
AB、红细胞
白细胞、防御
26.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
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
活性
先增大后减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