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8 08:29:17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B
【解析】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据此只能推出“只
有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的必要条件句,而非“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
系句,故选B
2.【答案】B
【解析】B项中“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和“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
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是同步进行,故选B。
3.【答案】C
【解析】A选项是谈借鉴我国的优秀文化元素,不是谈本民族的文化自信。B选项是表示个人的自信。D选
项是谈要创新,不是谈传承文化和文化自信。C项是谈有足够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材料一要重视
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一致,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4.【答案】①古诗文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造力;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
是不朽的经典,我们高中生多加学习,受到其深刻影响,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③古诗文的学习更
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作品的积极影响。(每点2分,答对两
点可得满分)
5.【答案】①作家要有文化自信,创作心理上认同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作品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及力量:②在文
学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化寻根,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③可以
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于先进的国外文化,要注重创新性吸收与转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6.【答案】A
【解析】A项中错在以偏概全,写千里之外的体育场观众,也是为了体现他们是微观尽头改变宏观的见证者,
使文章更有张力。故选A。
7.【答案】D
【解析】D项中“客观冷静”表述有误,迪夏提老人情绪是非常激动的,放选D。
8.【答案】①科学性。本文语言准确,逼真,形象,富于科学内涵,文中对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的说明,对于实
验仪器的作用介绍都体现着这一特点。②文学性。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迪夏提大爷
诗意般的回忆,实验场景的细致描写等均展现了语言的文学性。③两种特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现了科
幻小说的魅力。(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9.【答案】①总领全文。文中的“夸克”“超能粒”“分裂”等等都是微观世界的要素成分或现象描述。②吸引读
者。微观尽头还将出现什么,给读者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③暗示文体和主要内容。
从“微观尽头”四字标题中可以猜测本文所写的内容具有科幻性,结合第2段“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
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预示着微观世界的尽头将是一个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
的无穷无尽。(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0.【答案】B
【解析】“秦之欲伐我久矣”中“之”取独,“秦之欲伐我”是“久矣”的主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一”作“名都”的后置定语,“得名都一”与“具甲”是用“而”连接的并列成分,“秦韩”为“并兵南向”的主语,排
除A、D两项;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币,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并非货币。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題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
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
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
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
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
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
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
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
感到无比自信。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
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
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
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
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
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众多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
多数都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