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起义。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
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标要求:
壹
太平天国运动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2: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各级官府.....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3: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
—李侃《中国近代史》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部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
材料4:洪秀全1836、1837、1843年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悲愤丧气之下无意受到传教小册子启发,重病垂危时梦见天父令其下凡除魔、建立地上天国。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1853.3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
全盛时期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
由盛转衰
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
失败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3.重要纲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内容:
①按人口平分土地
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①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具有空想性。
评价
(2)后期:《资政新篇》(洪仁玕)
3.重要纲领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点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背景 全盛时期 走向衰落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发展小农经济。(落后性)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进步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群众基础 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能够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未能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时代特点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学习的迫切愿望
相同点 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未能真正实施
4.失败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认识
①军事战略失误,孤军北伐深入;
②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制度和思想。
③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①军事战略失误,孤军北伐深入;
②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认识: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表现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总是用宗教思想来宣传和组织群众
农民阶级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农民具有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发。
从经济上看
从思想上看
从政治上看
从组织上看
5.影响
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为了挽救败势,即位不久的咸丰帝先后任命林则徐、李星沅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与同时期的旗员钦差大臣人数恰好相同。……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与清政府一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便应运而生。
—— 左之涛《晚清满汉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探析》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②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③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发起洋务运动。
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贰
洋务运动
1.原因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3.目的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
内忧
外患
2.目标
二、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以19世纪70年代为界)
4.代表人物
奕 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5.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封建制度和纲常为国家根本
“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地方
中央
中体西用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京师同文馆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官督商办
创办新式学堂
北洋舰队
建立新式海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官办
6.内容:
7.评价
积极性:
新式教育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三支海军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一:“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
——德国首相·俾斯麦
材料二: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的引进,而忽略了制度与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根本弱点。
——夏东元: 《洋务运动史》
局限性:
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
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叁
边疆危机与
甲午中日战争
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西北边疆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
陆上: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法军战败
海上:马尾海战,福州水师全军覆没
西南边疆
1883—1885,中法战争(不败而败)
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体系的逐渐瓦解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东南边疆
1895,朝鲜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割占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边疆危机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2.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台湾
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
②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故意挑起战争。
(2)过程
丰岛
1894.7.25
1894.9.15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平壤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1894年9月,黄海海战,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制海权。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
(3)结果
承认朝鲜独立 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从而以此为基地进一步侵略中国
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附属所有岛屿、澎湖列岛 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2亿两白银 加剧民众负担,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通商口岸 使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影响:
①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
“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与四野”
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4、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狂潮
②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①政治: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英国:长江流域
德国:山东
法国: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福建
1、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
课堂总结
1. (2020·江苏卷·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018·海南卷·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C
A
课堂检测:
3. (2020·全国Ⅲ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D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小。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D.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D
5.李鸿章:“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材料一:奕 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根据材料一,概括奕 的主张,并指出清政府为此采取的重大举措。
主张:“制器”、“练兵”、“自强”
举措: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史料实证
材料二: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其产品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近代工业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根据材料二,指出民用企业的创办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三: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招收满族学生入馆学习,除学习外文外,还学习汉文。以后又陆续设立了一批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主的学校。为了适应近代化工业的需要,洋务派举办了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主的各类学堂。洋务派还开办了为建设新式海陆军服务的各类军事学校。
根据材料三,归纳洋务派举办新式学校的特点。
特点:学员为满族人,学校种类较多,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外国语言较多。
材料四: 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通过该条约获得的赔款对日本最有利的影响是什么?
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