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生物 2023.1
本试卷共12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支气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患者血浆 pH 下降, 严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 pH 过低将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保证 pH 不变
C.血浆 pH 的维持,与其中的 HCO3-、H2CO3 等物质有关
D.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碱性药物等可以缓解酸中毒症状
2.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 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 K 通道,K 内流。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 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胞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可传导的电信号
B.毛细胞去极化使 Ca 内流引起胞吐释放谷氨酸
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D.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
3.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减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通过垂体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动员应急反应
B.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C.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动是可受意识支配的
D.同一内脏器官仅由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之一支配
4.下图示人类记忆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过程均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B.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
C.第一级记忆的形成需要加以“注意” D.重复和运用是长久记住信息的有效途径
5.生长激素(GH)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和其它多重因素的 调控。部分调控途径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 ”为促进作用;“ ”为抑制作用
A.下丘脑分泌的 GHRH 和 SS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
B.GH 含量升高促进 SS 神经元分泌 SS,属于正反馈调节
C.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D.GHRH 和 SS 对 GH 的双向调节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
6.夏天的持续高温引发多地森林火灾。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救援人员身体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以减少产热
B.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
C.肝糖原水解速度加快,以保证细胞能量供应
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减少水分散失
7.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进行调节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 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自独立起作用
8.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 T 细胞免疫应答,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毒素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1~细胞 5 都能够特异性识别破伤风毒素
B.过程③中细胞 2 与细胞 3 结合并分泌细胞因子
C.细胞 4 分泌的物质 a 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 5 再次接触破伤风毒素会迅速增殖分化
10.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是源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 T 细胞和 B 细胞等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患儿伴有严重感染和生长发育障碍,往往在出生 1~2 年内死亡。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免疫缺陷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疾病
B.SCID 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严重缺陷
C.由于免疫缺陷,患儿一般死于其他病原体感染
D.骨髓移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要辅助免疫增强剂
11.科研人员研究了大蒜试管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可知
A.大蒜试管苗发育的过程中不需要脱落酸的调节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促进试管苗发育且作用相同
C.外施生长素类似物可进一步加快试管苗的发育
D.试管苗的正常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12.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者利 用某种植物的两不同品系(H1、H2)研究不同光质对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处理及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短波光质可以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
B.红光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C.红光对于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合成的调节机制相同
D.蓝紫光照两品系花色素苷含量差异大可能与其自身基因不同有关
13.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14.蚂蚁将棉蚜卵放置于花椒嫩叶上并定期巡逻,赶走瓢虫等棉蚜的天敌。待棉蚜若虫取食花椒叶片一段时间后,蚂蚁会拍打棉蚜腹部,促使其排出新鲜蜜露供蚂蚁食用。当 棉蚜种群数量急剧上升时,蚂蚁会选择性地保护部分健壮蚜虫,令其继续提供蜜露,并将多余的棉蚜转移到其他花椒叶片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蚂蚁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 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棉蚜的种群数量
C.采取诱捕蚂蚁的措施可提高花椒树产量 D.蚂蚁与棉蚜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15.深海热泉喷出的海水富含硫化氢,此处硫化细菌非常丰富,还生活着与细菌共生的巨 型管栖动物、罗希盲虾、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叙述错误的是
A.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 B.热泉群落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C.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次生演替 D.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 分) 动物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外界环境,进行觅食、求偶、躲避危险等。嗅觉灵敏的动物为什么可以感知和分辨数十万种不同的气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1)果蝇紧张时(如被置于试管中摇晃),会释放一种能够驱动同伴产生躲避行为的气味。 这种气味分子属于 分子。
(2)研究发现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体中 CO 浓度显著升高。推测 CO 是果蝇紧张时释放的 气味的重要成分。研究者设计了图 1 所示的 T 型迷宫。正常状态的果蝇从 C 臂进入迷 宫中央选择点,可在短时间内作出选择。统计进入 A 臂果蝇的比例,计算出果蝇的回 避率,结果如图 2。
实验结果支持该推测,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
(3)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研究表明,一种表达气味受体 Gr21a 的 ORN 专一性感知 CO 。为确定 Gr21aORN 兴奋是触发该回避现象的充分条件。研 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光敏通道蛋白 ChR2 的基因转入果蝇并在 Gr21aORN 中表达。 接受蓝光照射后,ChR2 蛋白 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使 Gr21aORN 产生 位。请在下列选项选出实验组的实验设计与预期 。
A.转入 ChR2 基因的果蝇 B.未转入 ChR2 基因的果蝇
C.通入 CO 且用蓝光照射 D.通入新鲜空气且用蓝光照射
E.果蝇出现明显回避现象 F.果蝇无明显回避现象
(4)研究发现,雌果蝇通过另外一种表达 Or67d 的 ORN,专一感受雄果蝇产生的性激素, 从而高效完成识别和交配。但果蝇只有 50 种不同 ORN,却能识别数千种不同气味。 研究人员以蛙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蛙 60 种 ORN 对多种气味的反应。实验结果如图 3。
由实验结果可知,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感知与 ORN 的 有关。
(5)综合本文信息,结合不同气味分子与 ORN 的关系,尝试阐述嗅觉识别机制如何利于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
17.(10 分)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减毒无荚膜肺炎链球菌(SPY1)作为减毒活疫苗经鼻腔滴入使小鼠免疫,对成年鼠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幼鼠的保护效果有限。
(1)经鼻腔滴入的 SPY1 减毒活疫苗入侵机体的第一步,是突破作为人体第 道防线的鼻粘膜。随后抗原呈递细胞对其进行 并呈递抗原,引起机体发生 免疫反应。
(2)使用佐剂(免疫应答的辅助物质)是提高疫苗效果的有效手段。经典佐剂 CT 毒性较 强,不适于婴幼儿疫苗。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以 C48/80 为佐剂的 SPY1 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注:佐剂 CT 等需溶解至磷酸盐缓冲液(PBS)中
第 1 组的操作是 。实验结果表明 。
(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同等菌量的 D39 和 SPY1 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结果如图 2。并检测了 CT 和 C48/80 滴鼻对幼鼠肺组织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如图 3。
上述两实验的目的是 。
(4)综合以上研究,研究者认为佐剂 C48/80 和 SPY1 联合制备的肺炎疫苗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请说明理由 。
18.(12 分) 红麻生长快、纤维产量高、耐盐碱,是改善和修复盐碱地的理想材料。活性氧是细胞代谢产物,通常含量较低。逆境下植物细胞内积累大量活性氧,引起膜质过氧化、DNA 损 伤等。水杨酸(S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激素,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作用。
(1)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 作用的物质。温带地区的植物冬季 会通过落叶来降低代谢,以度过低温逆境,参与此过程的植物激素主要有 。
(2)科研人员选择籽粒饱满的两种红麻种子若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注:SA 处理是用 0.2mmol L-1 SA 浸种处理;盐胁迫是用 150 mmol L-1 NaCl 的营养液处理萌发后的幼苗
①据结果推测,B 品种的耐盐性比 A 品种强。做出此推测的依据是 。
②据结果可以得出,SA 可以 种子的萌发,在红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与赤霉素表 现出 作用。此外,盐胁迫条件下 SA 还可以 ,从而提高植物耐盐性。
(3)为探究 SA 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的机制。研究者在分子水平进行了相关检测。
①检测发现活性氧降解酶 SOD 的活性,N1 组 (填“大于”“小于”)S1 组, 说明 SA 通过提高盐胁迫下红麻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过量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②检测还发现,S1 组 ACC 脱氨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 N1 组,影响乙烯的合成。 而盐胁迫下植物根系 IAA 浓度的升高也会影响乙烯的合成。乙烯代谢与生长素的关系如图 2。
据图,当乙烯含量上升时,会引起生长素向根部伸长区运输而积累,进而促进乙烯的合成,此为 调节机制。由图 2 推测,SA 提高幼苗抗盐性的机制还可能是 。
19.(12 分) 梨小食心虫以蛀食梨、桃等果树的果实和嫩梢为食,具有分布广、季节性转移寄主、防治困难等特点。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对果树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迷向防治,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向,降低雌虫的交配率, 从而使 下降,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而果业生产中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常以每年 多次施用高毒性的化学农药为主,与之相比生物防治的优越性在于 。
(2)由于迷向防治不能杀死梨小食心虫,当其密度过高时,依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幼虫, 且幼虫之间的 减弱,存活率升高,导致蛀果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迷向防治配合每年 2 次喷洒易被生物降解的杀虫剂防治。以梨园为 试验点设置迷向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了 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如图 1、图 2。
图 1
图2
①在各处理区及对照区 设置 5 个诱捕器,根据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数量可以估算其 。
②据图 1 分析每年 2 次使用杀虫剂的时间分别为 4 月 5-12 日之间和 之间。
③结合图 1、图 2 实验结果, 处理防治的效果最佳,理由是 。
(4)利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哪些研究?
20.(12 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砒砂岩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
内蒙古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气候干燥,广种薄收,地表大面积裸露。2002 年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群落。研究者选择撂荒年限从 5~50 年的 26 个退耕群落作为样地,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砒砂岩区弃耕农田物种组成相对简单,优势种较为明显。弃耕 5 年,一、 二年生草本占据优势地位。弃耕 13年,多年生植物占据绝对优势。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 群落逐渐向小灌木群落演替。随摞荒年限的增加,样地物种丰富度呈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 趋势,而这可能与种间关系和其它因素(如资源可利用量)有关。
研究者利用生态学方法,以撂荒 5 年作为演替“早期”,分别计算出其余各演替阶段群落与“早期”的距离系数。以撂荒年限为自变量,群落距离系数为因变量得到图 1 所示拟合曲线,其斜率即为演替速度。
植被群落演替的过程是植物与环境互相影响,协同变化的过程。研究者对环境与植被群落演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部分结果如图 2,图中圈出的四个区域按撂荒年限划分。撂荒年限、环境因子与土壤养分用带箭头的射线表示,实线段越长代表该因子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的影响越大。不同撂荒年限的区域和射线之间夹角越小,说明二者关系越密切。例如,撂荒 5~8 年,植被群落演替和土壤磷、钾元素关系最密切,这说明演替初期先锋植物对土壤成分的敏感度相对较大。但土壤磷、钾元素的实线段长度在所有因子中相对较短,说明其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权重不大。
通过调查砒砂岩区植被,探索植被群落演替规律,明确典型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实现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砒砂岩区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弃耕初期一、二年生草本占据 优势地位。随着演替的进行,多年生植物逐步取代其优势地位的原因可能是 。
(2)据图 1,随撂荒年限增加,群落演替速度 ,撂荒 30 年群落接近 状态。
(3)由图 2 可知,影响砒砂岩地区退耕地植被群落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是 。演替后 期地形地势等环境因子对群落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将下列环境因子与具体影响 的主要因素连线。
(4)研究者尝试通过引种植物来提高砒砂岩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继而提高植物群落向更高级群落演替的速度,请对引种提出适当建议(至少两条)。
21.(12 分)
长期肥胖易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靶细胞对
胰岛素不敏感,而无法有效降血糖),进而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分子
机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
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
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 等。
(2)图 1 显示,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效应。据图 1 分析,下列 哪些情况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填选项)。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受体异常
C.GLUT4 合成受阻 D.含 GLUT4 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3)内质网膜上的酶 D 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 D 含量降低 50%的突变小鼠 A 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表 1。
表 1 正常饮食条件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结果表明,内质网中的甘油二酯积累可导致 ,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诱发胰岛素抵抗。
(4)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 P 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 研究者利用酶 P 含量降低 70%的突变小鼠 B 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 2。
表 2 高脂饮食条件下,检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①与对照组相比,突变鼠 B 胰岛素抵抗症状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②结合(3)推测,a 与 a1,b 与 b1 的大小关系为 。
(5)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甘油二酯与酶 P 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①利用酶 D 和酶 P 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 C 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 组接近,说明甘油二酯通过酶 P 诱发胰岛素抵抗。
②分别提取实验一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 P 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 2。
图 2
根据电泳结果推测,甘油二酯可以 。
(6)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 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生物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3.1
一、选择题(共 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A B A C C A D
11 12 13 14 15
D D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 70分)
16.(12分)
(1)信息(2分)
(2)与“通入空气”组相比,通入 CO 使果蝇回避率提高;且浓度越大回避率越接近“摇
动后释放气体”组(2分)(必须要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3)空间结构(2分) 动作 ADE
(4)种.类.(的组合)和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每分钟动作电位的发放次数)(2分)
(5)一方面,一种嗅觉感觉神经元识别一种信号分子,这种特异性识别机制有利于动物快
速、准确地获得外界信息(特.异.性.);另一方面,不同嗅觉感觉神经元的组合和发放
动作电位频率的差异,可以使较少种类的受体能够识别种类丰富的气味分子(多.样.性.),
适应环境(2分,答对一点得 1分)(合理给分)
17.(10分)
(1)一(2分) 摄取、加工处理 特异性(2分)
(2)鼻滴等量 P.B.S. SPY1 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 CT 和 C48/80 均可提高 SPY1 疫
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效果更好
(3)探究 SPY1 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4)佐剂 C48/80可提高 SPY1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幼鼠对 SPY1耐受性好,
佐剂 C48/80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安全性)(2分,答对一点得 1分)
18.(12分)
(1)调节(2分) 脱落酸
(2)①B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和根系活力下降比例均低于 A品种。
②促进(2分) 协同 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3)①小于 ②正反馈 SA可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一方面延缓根细胞衰老,提高
根系活力;另一方面减少根部生长素的积累,减弱高浓度 IAA 对根系的抑制作用,
从而促进盐胁迫下根系的生长(2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生物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1页(共 2页)
19.(12分)
(1)出生率 专一性强、高效无毒、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
(2)种内竞.争.
(3)①随机/均匀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2分)
②8月 2-9日
③迷向+杀虫剂(2分) 迷向+杀虫剂处理组诱集成虫的总.量.最低,同时降低了交.
配.率.,使幼虫数量迅速降低,有效降低蛀果率(2分)
(4)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的最佳用量/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与杀虫剂的最佳用量组合/人工
合成的性信息素对其它生物是否有影响/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与杀虫剂使用频率的最
佳组合(合理给分)
20.(12分)
(1)次生(2分) 一.年.生.草本植物靠种子繁殖能力较强,适.应.性.强.,较易成为生态修复
过程中的先锋植物。当土壤改善后,适合多年生植物定植,而多.年.生.植.物.在水分、土
壤、阳光等方面的竞.争.能.力.强.于一二年生草本,演替后期占据优势地位(2分)
(2)先快后慢 相对稳定(顶极)
(3)撂荒年限
坡度 坡向 海拔
光照 土壤含水量 温度 湿度 降水量
(能将实线全部连对即可得分)
(4)尽量引入耐旱、耐贫瘠的本土物种;应该先引入易生存、能改善土质的草本植物,再
逐步加大引入生物量较大的灌木;考虑对原生植被物种的影响,避免物种入侵(2分,
合理给分)
21.(12分)
(1)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2分,答对一个得 1分)
(2)BCD(2分,少答得 1分,多答错答得 0分)
(3)Y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 T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2分)
(4)①突变鼠 B的 P酶含量降低,Y位点磷酸化水平上升,T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胰岛
素受体活性升高
②a>a1,b<b1(2分,答对一个得 1分)
(5)①突变鼠 B/实验 ②诱导酶 P从细胞质基质向细胞膜转移
(6)诱导细胞质基质中的酶 P转移到细胞膜上,改变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水平,使其活性
下降,信号通路传递信号受阻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生物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2页(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