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8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8 《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8 10: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夫(qiàn) 呻吟(yín) 痱子(fèi) 断壁残垣(yuán)
B.滑稽(jì) 捯气(dáo) 筵席(yán) 荣膺(yīnɡ)
C.潜伏(qián) 隐匿(nì) 戏谑(xuè) 呱呱坠地(ɡuā)
D.晌午(xiǎnɡ) 威吓(xià) 镯子(zhuó) 腌臜(ā)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的节选。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B.本文通过描写几个普通农家人的重情重义、爽朗豪放,体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选择一句说说这种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②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   
③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④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选择第   个,其作用是:   。
《蒲柳人家》一文采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典型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一丈青大娘,她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对孙子疼爱有加。请你运用动作描写,描绘运动场上一个精彩的活动场面,力求生动传神,有文采。100字左右。
6.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摘自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寻家风】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书法家写的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你可以选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内,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愣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1)选文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一丈青大娘惩戒几个纤夫的事件,请给这一段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句的妙处。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②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4)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5)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将一种事物连续比喻成多种事物,请依照这种形式,仿写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至少连用两次比喻)。
(二)课外阅读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地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说说第 段两处划线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A 3.C
4.比喻;比喻、夸张;排比、比喻;反问;②;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太阳的毒辣
5.他用尽全力,像生了翅膀一般,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身子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落人沙坑,双腿弯曲,双脚深深嵌进沙地,整个人却由于惯性,向前扑去。
6.(1)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直接向长辈(父母)学习;遵守一些好规矩。
(2)选A。俗语说:家不和被人欺,家人一条心,泥土也能变成金。家庭和睦是家族兴旺的基础,选这条横幅,可以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3)身教;家风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大闹运河滩
(2)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以看出她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特点。
(3)①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泼辣性格。②这段话中划线的词句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 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怒打众纤夫,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5)茫茫宇宙中,我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一株小草,可我要生存,要在这大宇宙中生存。
(二)课外阅读(1)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2)示例:“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3)“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4)袁店河的语境里,“老圣人”带有讽刺和嘲弄的意味,讽刺别人书读多了,读迂了。但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5)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