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东
第3课时 多元的文化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2)知道中东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
3)认识中东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
4)了解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战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小组讨论、观看视频使学生认识中东地区的民族及其文化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2)从因文化差异而激发的矛盾和战争中,认识到我们现在稳定生活的珍贵性。
3)引导学生多读书,知识改变命运。
二、教学重点
1) 知道中东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
2) 认识中东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
了解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战争。
四、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从空间上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进行分析。
3、视频观摩法 借助视频资料,提取概括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信息。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课件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班级学生欢度节日,一组是某地区同龄人被迫参加战争的情景。学生根据图片一起说出战争所在地区为中东。从而回顾旧知,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原因有:为交通而战,他处在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为石油而战,他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生产量最多的地区;为水而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为民族而战,中东地区民族文化差异大,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明确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2)知道中东主要的民族及其分布。
3)认识中东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
4)了解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战争。
小组讨论并完成知识点内容
1)居民: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______,波斯人主要分布在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____,土耳其人分布在 。
2)宗教: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 教,少数居民信奉____ 教和 教。
3)圣城: 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和 伊斯兰教的第一和第二大圣城。
4)简述中东各民族宗教信仰差异。
5)解释现象:A 衣着 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白色呢?
B交通 骆驼为什么是中东常见的牲畜?
C居住 中东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屋顶是平的,夜晚人们为什么常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
生回答:
1)居民:阿拉伯人,伊朗,以色列,土耳其。
2)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
3)圣城:耶路撒冷,麦加和麦地那。
4)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信仰犹太教。
5)解释现象:A 衣着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 。
B交通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是“沙漠之舟”。
C居住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中东的阿拉伯国家
展示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等,特别指出巴勒斯坦地区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并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多是阿拉伯国家。
中东的民族
阿拉伯人,多居住在阿拉伯国家,白种人。
播放视频,讲述阿拉伯人的着装特征。
阿拉伯男子着装习俗:——阿拉伯男性的传统服饰为白色大袍搭配头巾及马甲或外套,着拖鞋或布靴、皮靴,高档衣物熏香,男子以蓄须为美。
阿拉伯女子着装习俗:
——阿拉伯女子外出时传统着全身大袍,戴面纱、头巾遮蔽头发及面部,多配手套、首饰。居家服饰则更为鲜艳随意。
犹太人——主要居住在以色列。犹太民族酷爱读书,据统计犹太人每年读书的数量达到十余本。书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得这个民族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学术界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比,中国每人平均的读书量不足5本,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土耳其人——主要居住在土耳其。
波斯人——主要居住在伊朗。
5.中东的宗教
1) 生根据之前的知识点,进行连线巩固。
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伊斯兰教
犹太人——犹太教
少数居民——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师讲述,信仰人数最多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最大的圣城是麦加(图片展示麦加清真寺),此外伊斯兰教还有两大圣城,分别是麦地那和耶路撒冷。
2)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大宗教的圣城。这三大宗教的信徒都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地,而其中犹太人与其的渊源最为深厚。(展示犹太人和他们的哭墙)
6.中东的战争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了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并兴建了宫殿、神庙,这里逐渐成了犹太教的圣地。后来以色列王国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击败,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巴勒斯坦地区也辗转成为阿拉伯人的居住地。犹太人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返回这块祖先栖息过的故土,重新建起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国家。然而该地已经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家园,所以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回归,直到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生齐读材料:
如图:
师讲述:由于181号决议的内容受到了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这样就产生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矛盾冲突,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4日,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中东又陆续爆发了多次战争。从此可以看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其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而冲突的实质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是冲突,是伊斯兰教徒和犹太教徒之间的冲突,是源于文化的差异(展示巴勒斯坦地区政区的变化图,以色列领土不断扩大,离不开知识的力量)。
7:谈一谈: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生发表看法,师总结:一定要强调在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应当倡导公正、平等的观念;应当强调对话而不是对抗,应当同情弱小而不惧强权,在强调人地协调的观念的同时,也应呼吁世界和平,强调民族之间,种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8.课堂练习
1)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城的城市是(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伊斯兰堡 D.大马士革
2)中东问题的核心是( )
A.伊拉克和伊朗的冲突
B.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
C.以色列与埃及的冲突
D.土耳其与希腊的冲突
3)中东地区历来战火纷飞,争议不断,该地区主要的语言和宗教是( )
A.阿拉伯语、基督教
B.葡萄牙语、佛教
C.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英语、基督教
4)在中东地区,冲突不断,下面不属于冲突原因的是( )
A.民族宗教信仰不同
B.对土地的争夺
C.对“圣城”耶路撒冷的争夺
D.对煤炭资源的争夺
5)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外事活动,来访的国家领导人身穿宽大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欧洲 B.中东
C.日本 D.澳大利亚
七、课堂小结
中东地区多是阿拉伯国家,主要的民族是阿拉伯人,此外在该地区还有犹太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其中,犹太人信仰犹太教,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宗教文化的差异激发了民族的矛盾,从而表现为对领土的争夺,引发冲突。
八、课堂板书
为交通而战 为石油而战
中东 民族
为水而战 为文化而战
宗教
九、课后作业
从对犹太人的认识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在本节课后完成阅读一本书的任务。
十、课后记
中东成为热点地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交通、石油、水和文化,本节就谈中东的文化。它包括两个知识层面,民族和宗教,这两个层面比较好陈述,但是要上升到矛盾冲突,就比较难把握。基于这一点,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由文化的冲突落点到了领土的争端,从而解释了为文化而战。但是引发矛盾的四个方面是共同作用,所以在讲文化的时候有点片面,而如何把战争原因说透彻,还需要更多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