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0.极地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0.极地地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8 12: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材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区域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环境特点。
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1. 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 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
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加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重要性。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两极地区景观视频,请大家猜一猜视频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提问:你印象中的极地是什么样的?
二、探究合作,走进新课
模块一:揭秘两极地区:范围和位置
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多媒体出示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图(见教材图10.1和图10.2)
在图中找一找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和找出主要纬线(南极圈和北极圈),学生回答,并标注。
结合世界政区图,找出两极地区的海陆位置,南极地区周边的大洋,北极地区周边的大洲,让学生“说一说”对应的大洲大洋。
模块二:探访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出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教材93页—94页文字,说说极地的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特点:南极酷寒、干燥、烈风。
“白色沙漠”、“风库之称”北极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南极海拔高有“冰雪高原”之称,列举数据证明。
代表动物: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等
模块三:科考两极,科学考察的宝地
过渡:极地地区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请学生自学教材96-97页文字部分,思考两极地区为什么会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阅读资料说说南极地区主要自然资源。
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出示多媒体极地矿产资源分布图
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出示科考站的名字、位置、所建时间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南极科考站选择在每年的2月份建立?
视频播放“科考南极---跨越千里挺进昆仑站”思考科学家在科考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观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科学的精神。
模块四:感受极地,保护极地
1.展示日本南极扑杀鲸鱼和北极北极熊的图片。视频播放“日本捕杀鲸鱼”的影像资料。
叙述: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都有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2.展示图片北极石油泄漏污染。
叙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3.展示保护极地措施,资料显示“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签订一系列条约:“保护极地,中国在行动”雪龙号运回垃圾,签到《南极条约》,并呼吁更多的国家加入进来一起保护极地,保护地球
4.展开话题“保护极地,我们怎么办?”例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等。
三、课堂小结,知识梳理教师
1.让大家分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 我们认识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极地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四、保护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