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体验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价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大家动手做做下面两个小实验:
①在桌面上推木块(或橡皮)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②在桌面上推木块(或橡皮)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2、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会停下来,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
你认为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讲授新课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活动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探究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②实验思路:逐步增大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使小车运动的尽可能远
③相同条件: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④不同条件: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⑤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⑥请在下面空白处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最大 最短
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木板 较小 长
推理 理想平面 无阻力 无限长
学生观看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根据数据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毛巾表面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距离最长。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但在毛巾、绵布、木板三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在毛巾平面运动距离最短,在绵布平面运动距离最远,可见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速度减小得越慢 。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就不会停下来
(二)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介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进行了分析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强调: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2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活动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什么是惯性
教师强调:⑴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活动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9页科学世界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人们利用物体的惯性的事例
2、知道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四、测评: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4.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5.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 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