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名 称:《压强》第1 课时
课例名称 《压强》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中理解压力的概念和三要素,引导学生灵活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实验,鼓励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特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思考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同时如何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引出压强的概念和公式(公式的具体理解和具体应用及增大、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留在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安排,使本节内容更加充实,更好的体现了本章三维目标的均衡。本课设计体现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分析、探究、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师生的“交流互动”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什么是受力面积。 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了解压强概念和公式,知道压强的定义和由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活动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通过探究实验发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对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理解,感知优选法简化问题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技能和良好习惯提高发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压力的定义和三要素,压强的概念及公式 难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四、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在学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发现学生基础较差,了解能力不太好,缺少主观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虽然较差,但在前面的学习已经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学生认知障碍点:实验设计和操作是本课时学习的最主要的障碍点。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ppt、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和视频整合而成的课件,灵活运用课室安装的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首先利用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利用压力、重力的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压力和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关系,总结出压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及大小。其次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得出猜想并分组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引导学生提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同时利用简易图记录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及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小桌子、海绵、钩码、视频的播放器;体验活动与理论结合;进行模拟实验与实操实验;进行实验室标准实验与自主设计实验。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3分钟) 随手利用讲台上的设备引导学生思考: 设备本身受到什么力?同时设备对讲台是否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什么力? 学生观察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5分钟) 利用PPT图片逐一展示物体压在水平面、斜面、竖直面时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借助PPT的自动画形式将学生口诉的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进行一一展示 学生根据PPT图片内容逐一分析物体压在水平面、斜面、竖直面时的重力与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结果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出压力的概念及三要素。 知识巩固,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新课内容(25分钟) 体验按压铅笔 引导学生用两只手指按压一只一头齐一头尖的铅笔。 思考:两个手指的受力相同吗?两个手指的感受相同吗?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程度相同吗?适当改变力度重复以上操作,感觉如何? 教师利用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力能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呢?”并向学生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
用力向中间
压一直铅笔
) 学生根据体验活动进行体验并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提出猜想与假设:(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进行猜想的能力。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中常用的是小桌、海绵、砝码,但我们实验室只有4套器材,要进行分组实验必须鼓励部分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预先设计了2份不同的实验报告,利用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或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详见附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馈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 用电子白板运行PPT课件,布置分组实验安排,并强调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方法。 (2)如何用简易图设计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现象 (3)观察什么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可进行什么改进。 利用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展示A组实验过程并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鼓励B组学生展示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及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鼓励全班同学效仿B组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上台展示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A组学生阅读A组实验报告手册,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利用简易图记录实验步骤与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内容。 将小桌子正放在海绵上 将钩码轻轻地放在小桌子上 将小桌子反放在海绵上,再将钩码(与中钩码相同)轻轻地放在小桌上 B组学生阅读B组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简易图记录实验步骤与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并邀请学生展示实验设计与过程 引导学生概括实验结论 A: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_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 为鼓励学生课后大胆创新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作铺垫。 培养学生总结实验的能力。
压强 教师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结合PPT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效仿V=S/t概念及公式进行思考,诱导学生尝试归纳推导出压强概念及公式。 鼓励学生进行联系性自主学习,尝试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板书展示压强概念与公式 学生回顾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过程,掌握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进行对比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 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多个影响因素且无法进行控制变量时如何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是否相同。 通过回顾V=S/t公式的推导过程尝试利用比值的方式方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得出压强概念与公式 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联系的思维逻辑 培养学生归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堂反馈 1、利用PPT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吊车会陷入路面? 2、将熟鸡蛋握在手心上,你能弄破壳吗? 3、利用视频播放器播放《黄金100秒》的踩鸡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鸡蛋怎么那么坚强?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时内容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并根据本课时所学内容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进行思考、分析“鸡蛋也坚强”的原因,再次强调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物理、技术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课堂作业 利用PPT展示题目,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整个练习的过程都是采用教师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FC,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 系 ,ABC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的是 。 2.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力学的知识.以下各项内容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力 B.自行车轮胎气不足时,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C.旋紧自行车的各种紧固螺丝,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D.车的把手上有凹槽、脚踏板凹凸不平,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1)请你判断,__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____ __更明显;(回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哪个实验设计更加好,哪个不足。) (2)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______时,压力越大,______. 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压力与重力在水平面上数值上的大小关系,结合图片思考:体积、密度均相同的不同形状的物体位于水平面时的压力大小关系与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 学生思考:本题中自行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压力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车胎气不足导致车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影响压强大小,通过旋紧螺丝能增大压力从而影响压强大小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上进行思考并逐一排查答案 学生根据探究实验,结合简易图分析实验方案的利弊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哪个更好?哪个不好?不足之处在哪?结合题目进行思考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联系性的思维模式,整合前后知识结构解决生活问题 培养分析事物的能力,掌握根据简易图反馈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的能力
总结(3分钟) 利用PPT知识导航模式,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压力的概念及特点。 2.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3.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_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压强的概念及公式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后作业(2分钟) 按要求完善实验报告 利用课外的观察、思考、归纳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与自主学习下一课时的内容按要求完成《游戏大比拼》的内容 按要求完善实验报告并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操作不够完善,根据实验现象回归生活,思考生活中哪些实例是涉及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压强,这些实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压强? 知识巩固,自学第2课时的内容
板书 设计 一:压力(F压): 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垂直与被压物体的表面指向受力物体(垂直向下) 大小:一般F压≠G, 物体位于水平面时,F压=G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p):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F/S
八、教学反思:
《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压力与压强在生活、生产应用中极其常见,但是学生对压强概念是比较陌生且较难理解,本节课时是建立在刚刚建立的力学基础上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产生原因的基础,是整个初中力学的重点。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是压力的概念及三要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压强概念的建立。为了解决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压力的概念与三要素。由于本知识结构是在前面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力、重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可以举一反三式地进行学习迁移,但学生特别难区分重力的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同时由于没有学习受力分解,对于压力和重力的大小区别学生也特别难以理解,前面的第八章力的学习中,关于力的三要素我引导利用力的产生原因上去分析的。通过借助PPT模拟压力与重力的方向作图,在图片展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压力概念及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有点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点在今后的教与学中需要改进,另外PPT的展示虽然直观省事,但在作图上还是缺少了传统板书式作图的视觉冲击力度和示范效果。今后可以改为由几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做出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受力面的压力的示意图,通过当堂更正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与巩固学生对压力的理解。
第二模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已经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实验操作上,经过一学期半的物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探究的实验模式,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实验探究的经验几乎为0,我希望借助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个实验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走出课堂”、“验证规律”、打破“被动接受式学习模式”、“死记硬背”……利用体验活动,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学生在整个过程上还是比较顺畅,但是利用简易图反馈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胆量还不够大,害怕举手回答问题,害怕展示自己,这是农村学生的局限性,但作为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在以后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设计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本课时是在实验器材不够充足,我是在仅有四套实验室器材的条件下,没有办法让所有学生进行标准化实验室探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通过这节课下来,不足之一就是我应该变废为宝,做点小桌子让所有的同学都进行了实验室标准实验后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幸好借助电子模拟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学生实验,直观,弥补了没有参与实验室标准实验的不足之处,不然很容易得此失彼。
第三模块:压强概念与公式的建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V=S/t的推导模式推导出压强公式P=F/S这个过程和效果都是比较顺利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仅仅点到为止,把关于压强公式的单位、物理意义、应用都留到第二课时了,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第四模块:回归生活,利用PPT、视频材料、体验活动、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结构,同时第一时间反馈课堂效果,有助于现场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中我出现了考虑与准备不足的问题:第一,体验手心握鸡蛋活动时,鸡蛋的准备太少,忽略了鸡蛋在煮和到达学生手中前就已经破裂。第二,握鸡蛋体验活动监管不到位,个别学生是利用指尖压鸡蛋。第三,我在发现个别鸡蛋本身就有裂缝时没有灵活地处理好,本可以及时改变原有的计划采用同一鸡蛋大比拼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鸡蛋数目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监管好学生的操作。
总而言之,整节课的设计与进行都是顺利和成功的。通过学习本课时教与学,学生基本上了解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什么是受力面积? 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初步形成了压强概念和公式,知道压强的定义和由来。进一步加强实验能力及熟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提高发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安排,使本节内容更加充实,更好的体现了本章三维目标的均衡。
今后在教学设计与过程中仍然需要提高教师的预见性与提高应变能力,备学生备教学过程而不是设计学生。今后的实验课程多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计划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大赛。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
课堂上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九、思维导图
十、教学综合素质评价表和教学评价
评价 内容 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 姓名 评价 日期
评价 项目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课堂 表现
回答 问题
作业 态度
知识 掌握
综合 评价 寄语
[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电子白板结合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与分组实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与学,实现了教学的生动直观和师生的互动,同时也让许多现实资源在课堂上得以展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电子白板与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这一全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直观、立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搭建了平台。利用电子白板与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可以对教学进行多方位展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更好的促进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教学和谐、完美。对于物理学科,我认为在新授课中更适合使用电子白板,尤其对一些复杂和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对于实验,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他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通过初中虚拟物理实验室这个软件为师生互动搭建了交流平台,能更好的反馈学生的实验情况,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于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室是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效果远比被迫性接受或者观看演示实验效果好得多,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又是更加完美地体现了物理的美,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爱科学爱探究。利用简易图的方式方法进行记录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也简化了实验难度,让学生养成提纲式图示式的学习与记忆模式,能够有效地根据简易图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讲练结合“”,第一时间反馈课堂效果,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我这节课的第三大特点。学习的时效性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永保热爱的绝密武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