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能。功部分主要学习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和功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机械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一定量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然后提出三种方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那种方案较好,进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什么是机械效率。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教材最后通过测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
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高效做事的思想和勇于探
究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1.设计方案: 2.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3.实验注意点: A、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B、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4.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5.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 ;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 学生复习列举出常用的简单机械。 学生设计方案并指出测量功的步骤。 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并得出结论。
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2.以捞水桶或用水桶打水为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使用斜面时:将重物举高h所做的功(Gh)为有用功;使用斜面时,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三)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表达式: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