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古诗三首
本节目标:
1、了解古诗作者
2、了解诗意
3、理解词义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1] 祖籍陇西郡。 [2]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唐]李 贺
注释
1[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2[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3[何当]何时将要。
4[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一起解诗意
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戴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鉴赏:
明·徐渭《李长吉诗集批注》:此言苟能世用,致远不难。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边氛未靖,奇才未伸。壮士于此,不禁雄心跃跃。
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等闲]平常。
2[浑]全,全然。
3[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一起解诗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
现代古典文学家、诗人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石灰吟》与《咏煤炭》都以物喻人,就作者的写作动机说,是以他所歌颂的煤炭、石灰自喻、自勉,而且他都做到了;但就作品本身说,则有普遍意义和永恒意义,任何读者都可从中获得教益、吸取力量。”
作者介绍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因岁饥为民请济,得罪显官豪门而罢官。他以书画名,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成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晚年寄居扬州,卖画度日。其诗抒情写意,痛快淋漓,以白描胜。所作乐府诗,言近旨远,风格近似白居易、陆游。有《板桥全集》。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任]任凭。
2[尔]你。
一起解诗意
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
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鉴赏:
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这是一首题画诗,同时又是一首咏物诗。既写竹,又写人。它通过赞美竹石的顽强坚韧,表现了诗人坚贞刚强的性格特征。开头两句说竹子的根须深深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基础非常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四面八方的风猛刮和再大的打击,它们仍坚定强劲。诗歌通过刻画竹子那坚韧、顽强、执著的品格,表现了自己刚直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尤其诗中赞美竹子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闪烁着思想的光芒,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