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9.那个星期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曾经盼望过什么吗?你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简介
史铁生,当代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三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本文选自《务虚笔记》。
媚
蚁
叨
绊
绞
mèi
yǐ
dāo
bàn
jiǎo
dān
耽
róu
揉
zhàn
绽
搓
惶
吻
偎
砖
cuō
huánɡ
wěn
wēi
zhuān
学习生字
原谅 缥缈 急遽 惆怅 揉搓 消逝
明媚 拨弄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沉郁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
翻箱倒柜 一动不动 一声不吭 念念叨叨
nòng拨弄 huàng晃动
lòng 弄堂 hu ng晃眼
d o唠叨
dáo叨咕
t o叨扰
弄
叨
晃
多音字
理解词语
明媚:①(景物)鲜明可爱。②(眼睛)明亮动人。
耽搁:拖延。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伤感;失意。
翻箱倒柜:把箱柜都翻转过来。形容彻底搜查。也形容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全部东西。
念念叨叨:指说话啰嗦,不停地念叨。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星期天带他出去玩的事。开始时小男孩非常兴奋,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焦急无奈,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
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2.随着时间的变化,还有什么也在随之变化?
“我”的心情
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01
02
03
第一自然段
总写“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写“我”终于知道哪儿也去不成了。
写母亲安慰失望的“我”。
课堂小结
在盼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当堂检测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明媚(mèi méi) 蚁穴(xuè xué)
急遽(jū jù) 缥缈(piǎo piāo)
二、辨字组词。
拌( )饺( )偎( ) 蚁( )
绊( )绞( )喂( ) 仪( )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练习册基础题部分。
3.熟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后题。
9.那个星期天
第二课时
1.体会男孩儿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早晨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 激动 兴奋
这不会错
都不会错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借景抒情,写出了“我”愉快的心情。
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我”的兴奋急切。
上午
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他做了什么?
跳房子
看云彩走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了“我”的焦急心理。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她们不停下来,她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
回来就走吗?
真奇怪,该是我有
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
走啊?走吧……
那两条不停顿
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她们不停下来,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急切。
侧面写出了母亲的忙碌。
下午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
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
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融情于景。“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的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体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中。“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我”越来越失望,最终明白自己的盼望终将落空的心理状态。“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指“我”明白了今天是没有机会再出去了。
黄昏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通过描写光线的变化和搓衣服的声音,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我”等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的伤心。“漫长”是说时间长,指“我”等待过程的煎熬;“急遽”的意思是急速,是说“我”又觉得黑夜来得太快。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体现了“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夸张、比喻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男孩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环境描写,“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是因为自己的盼望眼看就要破灭的绝望心情,令“我”不敢也不愿再看太阳,体现了“我”内心的痛苦。“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是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的伤心。
这一天“我”的心情变化:
早晨:兴奋、急切
上午:焦急
下午:焦急、惆怅
傍晚:失望、委屈
光线变化:
阳光明媚
光渐渐暗下去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感悟形象
1.母亲答应了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可是没能完成承诺,那么她还是一个好母亲吗?
2.你们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乖巧懂事,体谅母亲
总结写法
1.具体事例
2.内心独白
3.融情于景
对比写法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点。
课文题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融情于景
用一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
将情感融入人事物景中间接表达
课堂小结
文章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细腻而深婉地展现儿童丰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当堂检测
1.“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排序。
A.绝望、委屈 B.兴奋、急切
C.惆怅、无奈 D.焦急、等待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
B
D
C
A
2.读句子,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A.“昏暗下去”仅仅表现出天色的变化,表明了随着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 )
B.“昏暗下去”既表现出了天色的变化,又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了“我”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
√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预习新课。
拓展积累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