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滑轮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5.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组装及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观察一幅科学漫画
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你在哪里见到过吗?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pulley)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活动2:观察并总结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活动2:思考与讨论:
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
(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
(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
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
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
定滑轮的实质是l1=l2的等臂杠杆。
活动4:思考与讨论:
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问题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动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
(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
(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
问题4:此时有几段绳子拉着重物?
问题5:物体重2 N,将绳子自由端挂在顶端时,绳子拉力大小为多少?
问题6:如果用手拉着绳子自由端,则手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总结:动滑轮特点是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7: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是重力一半吗?
强调:只有竖直方向拉动时,才能省一半的力。
问题8:为什么沿斜向拉动时拉力大小不等于重力的一半呢?
动滑轮的实质是l1=2l2的省力杠杆。
探究点二、滑轮组
活动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让学生们动手实验。
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课本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n G或F=1/n(G+G动),S=nh。
滑轮组的设计
(1)滑轮组绕出绳子的股数:n个滑轮可以绕出n股绳子,也可以绕出n+1股绳子。
(2)绕绳子采用奇动偶定的方法,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
活动2:知识拓展:用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前进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F= 1/n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1/3f。
课堂练习:
1.用图中所示装置提升重为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与绳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C.人将绳子拉过,物体也上升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B
【解答】由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故错误;
不计摩擦和滑轮与绳的自重,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物体的重力为,则拉力为,故正确;
使用动滑轮时,物体上升,则绳子的自由端会通过,故错误;
由图可知,使用该装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故错误。
故选:。
2.如图所示,,,用力将重物以的速度匀速提升,则所需拉力及力拉绳的速度分别为(不计摩擦)
A., B.,0.2
C.,0.05 D.,0.05
【解答】D
【解答】图中动滑轮一共有两根绳子承担重力,,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与拉力移动速度的关系为:,得,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3.如图所示,用滑轮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省力情况相同的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答】A
【解答】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
①是动滑轮,省一半力,;
②是定滑轮,单独使用都不能省力,;
③滑轮组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故;
④滑轮组有二段绳子承担物重故。
则省力情况相同的是①④。
故选:。
4.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分别为、,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向左拉物体,使物体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A. B. C. D.
【解答】A
【解答】
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
所以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绳子上的拉力;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的拉力平衡,所以,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摩擦力和向右的绳子拉力,且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
因处于平衡状态且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不变,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向左的拉力:。
故选:。
5.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一部物理学著作《远西奇器图说》所记载的一机械装置,书中对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作出了正确的推测。若小球的质量为10克,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则两小球匀速移动时,小球的质量可能为
A.14克 B.12克 C.10克 D.8克
【解答】D
【解答】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定滑轮即不省力又不省距离,则绳子对的拉力等于的重力,当下降时,下降的高度等于沿斜面上升的距离大于竖直上升的高度,根据功的原理可知,重力对做的功等于绳子的拉力对做的功,也等于克服的重力做的功,即,因为,所以,因此的质量肯定小于。
故选:。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使用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2.2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课后反思】
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层层追问,探究环环相扣使结论自然呈现。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