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试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活动1:猜想与假设: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活动2:进行实验:
G/N h/m W直/J F/N s/m W机/J
2 0.1 0.2 1.2 0.2 0.24
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
推论: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即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外
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活动3:拓展:三种机械各种功的比较
机械功 杠杆 滑轮组(提重物) 斜面
有用功 W有用=Gh W有用=Gh W有用=Gh
额外功 克服杠杆本身重力、摩擦力所做的功W额外=W总-W有用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力所做的功①W额外=W总-W有用②若不计绳重、摩擦力,W额外=G动h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①W额外=W总-W有用②W额外=fL
总功 W总=Fs W总=Fs W总=FL
探究点二、机械效率
活动1: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即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少越好。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如果用η(读作aita)表示机械效率,那么有我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大越好。
机械效率=×100%
计算公式:η=×100%
注意:机械效率没有单位,用百分数表示更好。
活动2:思考与讨论:机械效率会大于1吗?为什么?
实际生活中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活动3: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50%,它表示什么意义?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5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是50%,另外的50%是额外功。
活动4:简介常见机械的效率
滑轮组 50%—70%
起重机 40%—50%
抽水机 60%—80%
离心式水泵 60%-80%
因此,使用机械时,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减小额外功以提高机械效率。
活动5: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测量。下面我们测量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之前应该考虑:需要测量哪几个量?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
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100%=×100%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 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G(N) h(m) W有用(J) F(N) s(m) W总(J) η
1
2
3
4
(4)结论:
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活动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摩擦、绳重(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物重(物重增加,机械效率提高)
滑轮重(动滑轮重减小,机械效率提高)
活动7: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对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做的功就越多
B.总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C.机械做功越多,效率就越高
D.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机械效率越高,但总功不确定,做的功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
B.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总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有用功越多,所以机械效率越高,故B正确;
C.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机械做功越多,但总功不确定,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
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额外功越少,但有用功不确定,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2.两台机械完成的有用功之比W1:W2=4:3,机械效率分别为η1=60%,η2=75%,则两台机械所做总功之比为( )
A.5:3 B.3:5 C.16:15 D.15:16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W1:W2=4:3,η1=60%,η2=75%,
由η=可得,两台机械所做总功之比:
==×=×=。
故选:A。
3.小明值日时用水桶提水从一楼上到三楼,下列关于小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答案】A
【解析】AC.小明目的是提水,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故A正确、C错误;
B.对桶做的功为额外功,故B错误;
D.小明把水、桶、自身提升做的功为总功,故D错误。
故选:A。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400 N的物体提升1 m,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22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B.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2 m
C.拉力F做的功是220 J
D.该滑轮组机械效率是55%
【答案】B
【解析】AB.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1 m=2 m>h,故A错误,B正确;
C.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220 N×2 m=440 J,故C错误;
D.有用功:W有=Gh=400 N×1 m=400 J,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90.9%,故D错误。
故选:B。
5.小明用动滑轮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下列措施能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A.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B.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
C.减小物体的重力 D.增大重物上升的速度
【答案】A
【解析】
A.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要做的额外功减少,有用功不变,能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故A符合题意;
B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说明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上升速度无关,故BD不符合题意;
C.减小重物的重力,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做的有用功会减少,额外功不变,这样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会降低,即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总=W有+W额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2)η=×100%
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步骤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2.3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我们所需要的功
2.额外功W額: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
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2.公式:
η是没有单位的物理量,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
3.步骤
【课后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初学“机械效率”,往往对这些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哪部分功是有用功,哪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哪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哪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