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0 09: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
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
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简述苏联发展的成就;观看视频,归纳苏联改革的过程并分析苏联解体原因。
2.阅读教材,简述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的过程,结合史料,分析剧变的原因和性质。
3.观看视频,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思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苏联的发展
结合教材120页,归纳苏联二战后的成就与问题:
①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②国防工业进步,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
③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比例失调
亚当和夏娃是哪国人?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
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
情侣在公园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
服穿,吃得很少 ,还以为自
己生活在天堂。”
苏 联 经 济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一、苏联的改革
斯大林
1924
1917
1921
1953
列宁
1928
时空坐标
1964
1985
1991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讨论探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比较对象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时间 1953--1964 1964--1982 1985--1991
重点
败因
(1)目的:
(2)内容:
(3)结果:
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效果有限,以失败告终
农业
重工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系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
背离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
“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1990.03. 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08.19. 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
1991.12. 21. 《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 26. 苏联正式解体
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一些东欧国家陷入困境
主要原因: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西方的“和平演变”
三、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和剧变
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剧变
“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
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
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
东欧改革
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各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改革、“和平演变”战略
埋隐患
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
被镇压
东欧剧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发生改变
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剧变
材料: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所构成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同时,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内因
(1)照搬照抄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
(2)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3)各国未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外因
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因素: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东欧剧变的原因:
剧变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反思
讨论探究:从苏联、东欧的失败到中国的成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改革背景
斯大林模式僵化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改革内容
东欧的改革与剧变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启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