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洋务运动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洋务运动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0 21: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5课 洋务运动◆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洋务运动》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的第一课,本学习主题是介绍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这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王朝统治,迫使中国融入世界,开始走向工业化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为学习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早期新思想的出现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内容起到了启下作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在此把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及国内的民族危机与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从技术,制度,思想方面探索的强国之路自然的联系了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贯穿形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识记与理解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识记与理解:
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与方法:
※通过阅读归纳,图示,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学习洋务运动的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对洋务运动评价,培养学生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历史事件、敏捷答辩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要与时俱进的学习。
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的,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
中国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
代新的生产力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的,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
中国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
代新的生产力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的,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
中国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
代新的生产力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小组形式进行)难点:评价洋务运动以及组织好课堂辩论
(通过学生课堂辩论和教师引导,使学生对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有初步认识。)二、学情分析1、学习能力:对于八年级学生,在一年的历史学习中他们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独立进行思考。对历史兴趣也较浓厚。
2、学生情况:初二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变强,而且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渴望,他们乐于对事物发表自己独特见解,这时老师需适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三、教法与学法教法
采用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辩论法,点拨法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学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史料分析和合作学习、自由辩论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5分钟)
PPT展示资料图片,和同学们一起回忆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由此导入新课
设问:你知道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哪些事件吗?清政府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引导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1、背景:内忧外患我们一起穿越吧!
假如你是参加过鸦片战争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朝官员,面对当时的困境,你会怎样呢?你想保住自己所拥有的吗?有没有直接有效的方式改变现状呢?情景再现*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目的: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清朝的统治
哪一个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呢?到底该怎么做呢?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3、“师夷长技以制夷”※史论结合,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4、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
恭亲王奕?
地 方 代 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军队,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许多涉外事务。顽固派有反对洋务的吗?他们是谁呢?设计意图:简单指出洋务派和顽固派,便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以上内容4-6分钟)5、洋务运动的内容:这部分采用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归纳、图表、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成学习,加深学生记忆。(8-10分钟)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故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人。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型的外交、科技和军事人才。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海军的建立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洋务派还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4年,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当时,北洋海军有军舰14艘,到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海军时,共有军舰22艘,以威海卫、旅顺为基地,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节制。南洋海军有军舰17艘,由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节制。福建水军有军舰11艘,由闽浙总督节制。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实权掌握在李鸿章手里。过程: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后期
60
年代
70年代80年代
90年代“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师生合作评点同时创办新式教育、新式海军6、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是什么呢?
(2-3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阻挠和破坏;
仅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课堂小辩论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还是
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呢?(5-1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突破难点,完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对评价历史事务的方法能初步理解与掌握 播放视频《李鸿章谈洋务运动》教师点拨:
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
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件
7、洋务运动评价:
1、积极: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员,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局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问:洋务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思维拓展:
设问:洋务运动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科学价值观。
【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4-6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结构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材料题略)
①.洋务运动的口号有(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   )。
 ①北洋海军  ②南洋海军  ③东海海军  ④福建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2、目的: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3、方法: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4、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内容:军事工业——“自强”
民用工业——“求富”
创办新式教育,新式海军6、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7、评价: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积极: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衷心感谢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的指导!

欢迎各位来我们美丽的童话世界本课李鸿章谈洋务视频请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