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济南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网络学习资源
初中(学段)语文(学科)七年级
第1课 邓稼先
1 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杨振宁
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代曹松《己亥岁》
预习要求
1.速读文本,标注疑难字词并通过工具书解决。
2.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认识邓稼先对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3.自主选择搜集整理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从开学第一课开始,希望同学们保持预习的习惯。
目 录
Contents
初识人物
整体感知
对话文本
拓展延伸
字 词 积 累
qīng
shǔ
diàn
tuò
pìn
chàn
字词积累
xiòng
àn xī
xiǎn
xūn
zhì
rú
可歌可泣:
鲜(xiǎn)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lù):
妇孺(rú)皆知: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很少被人知道。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形容人人都知道。
每家每户都知道。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成语积累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感情,学习人物精神。
当今的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又到强起来,如一头苏醒的巨龙,凌凌然不敢犯我威严。然而我们应该始终铭记那些人。他们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感受“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人格魅力。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圈点勾画出文中人物的 “主要成就”。
邓稼先当年搞科研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定。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六个小标题各写了什么内容?
本篇文章形散而神聚,各部分都围绕塑造邓稼先的形象展开,既不可颠倒顺序,也不可删减部分,可谓设计精妙。
(1)概述历史——贡献背景
(2)生平贡献——两弹元勋
(3)人物对比——性格气质
(4)破除谣言——民族骄傲
(5)艰难创业——精神品质
(6)高度赞扬——贡献意义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任人宰割,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赞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比,突出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
得知中国的原子弹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热泪盈眶,为中国骄傲。
工作地点的荒凉、从事这项工作的素质、不怕牺牲的气概、引述“五四”一首歌曲。
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与书信的几段话,高度赞扬邓稼先的精神
品质。
主要内容
三读文本,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杨振宁是将邓稼先放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放在国际视野中进行评价的,所以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②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
③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⑥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对话文本
(一)描绘背景
伟大的人物是顺应时代造就的。自由朗读文章第一部分,圈点勾画出关键信息。说说邓稼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呢?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占领中国领土、勒索赔款、抢夺财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近一百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以1898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为例,说明中国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是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邓稼先是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对民族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二)初窥其影
人的一生如沧海一粟般短暂,然而古今多少伟人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剪影,实现了生命的永恒。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根据文中提供的时间点。勾勒出邓稼先的生平,为其生平做一个时间轴。
从时间轴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邓稼先: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了他“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1)从时间轴可知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10月到中科院工作。从中我们知道邓稼先不慕名利,不图繁华,心系祖国,学成之后立刻报效祖国。
(2)1958年奉命研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短短六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想见邓稼先等人肯定是迫切希望祖国强大,忘我工作,才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3)1986年5月邓稼先逝世,然而在他去世的前两个月,他仍心系祖国的国防事业,与于敏联合署名写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可见他的爱国精神。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国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
没有外援,缺乏资料,当国外已经开始使用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的时候,他却是带领着几十个大学生,靠着手摇计算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三)再识其人
伟大的人物身上必定有让人敬佩的品格,请快速浏览,筛选出文中信息,圈点勾画,用文中的词句说一说你读到了“_____的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目的邓稼先。
忠厚平实的邓稼先。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的邓稼先。
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邓稼先。
没有私心的、被人们信任的邓稼先。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的邓稼先。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称得上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邓稼先。
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品格人物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邓稼先身上的朴实、真诚、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被人民绝对信任,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是最适合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事业的人。
邓稼先这样一个忠厚平实的人,最符合儒家所提倡的外圆内方的君子形象,他以自己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无私的品格折服众人,在混乱的文革时期,稳住大局,领导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取得成功。
(四)感念其功
在得知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时,杨振宁“热泪盈眶”。他是出于民族感情,还是与邓稼先的友情呢?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信)是稼先写的,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 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小“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是很重要的信息,但是邓稼先却用这么平淡的语气,这么朴素的语言写下来,甚至感到里面没有一点情感。但是这样写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理性和严谨;体现了邓稼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原则性、纪律性。这样朴实的语言风格, 和作者前面描述的邓稼先的一系列特点——忠厚老实、从不骄人、农民的朴实气质相吻合。
品味语言
(1)出于民族感情。作者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即使身在海外,但是心系祖国。他热泪盈眶,是为祖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而感到骄傲。
(2)出于友情。同样是物理学界的科学家,醉心研究的科研人员,作者深知顶住压力,独立研究核武器要面对多少困难,要承担多少重担。而邓稼先在短短六年的时间便研制成功,而且不借助任何外界的力量,其间经受的艰难和困苦,外人难以想象。这里的热泪,是因挚友取得这样常人难以达成的丰功伟绩,也是为他背后所付出的辛苦而流。
杨振宁“热泪盈眶”
(五)闻听其音
一句普普通通的“我不能走”,淡化了多少暗藏的危机。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你站在研究核武器的邓稼先身边,你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看到蓬断草枯的沙漠。残阳如血,风沙呼啸。一群人神色焦急,既担心井下出现的问题,又极力制止邓稼先深入险境。
(2)我看到核武器试验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时,邓稼先眉头紧锁,翻阅桌面上摆放着的这样那样的文件,时而独自坐在微弱的灯光下沉思。
(3)我看到日出东方,邓稼先伫立在一个简陋的坟头之前,这附近还有这样或远或近的几个坟头,里边永远睡着的是和邓稼先有相同理想的好友,共同奋斗过的同事,曾经热情洋溢着的下属。
(4)黄沙漫天,天空高远,然而邓稼先意志坚定,告别了又一个“战友”,邓稼先毅然踏上战场。
“我不能走。”这句话是邓稼先说的。这句话体现出他纯朴、 坚定的性格和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唐代散文家李华
平沙:平旷的沙漠。文中指旷野。
夐(xiòng):辽远。
萦带(yíng):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纠纷:交错在一起。
惨悴(cǎncuì):凄惨凄凉。
曛(xūn):昏黄。 凛(lǐn):寒冷。
铤(tǐng):疾走。 亡群:失群。
覆:覆没 往往:常常。
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
朗读《中国男儿歌》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这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呼应第一段,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
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次次心提到嗓子眼上,一朵蘑菇云升起,每次一句“我不能走,我一定要站在这儿”的朴实语言,真正铁下心走这条道路的人,有时就回避不了用生命作代价。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作者的叙述着眼于传统文化、历史视野和全球胸襟:
1.传统文化:“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历史视野:从一百年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写,唐《吊古战场文》。
3.全球胸襟: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语言特色:长句与短句的交替使用
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炼,铿锵有力。
拓展延伸
求仁得仁,邓稼先最后还是因为核辐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稼先逝后,作者劝慰夫人说:“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这不仅是作者的慰勉之言,他的挚友邓稼先用热爱与奉献实现了生命的永恒。你能否解读出他的言下之意?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随堂练习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的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国的两弹功臣
郭永怀
赵忠尧
钱三强
王淦昌
彭桓武
一代代中国精神的血脉相承,中国脊梁的家国情怀创造着一个个中国奇迹,忠诚担当、九死一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梦贡献力量!
今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子弟兵、医生、护士他们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急关头,他们冲锋陷阵。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非常时期,共克时艰!
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玛丽·居里》以及两篇老师推荐的有关邓稼先的传记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不同的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感受不同人物的不朽风采与魅力! 完成相关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