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教材版本: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
教学单元: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思维的火花
单元内容:15 自相矛盾
16 田忌赛马
17 跳水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和2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
5.能借助提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15 自相矛盾
15课教学流程:
一、回忆寓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解文意,探测思维
四、讲好故事,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自相矛盾
dùn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子·难一》
韩非喜欢通过写文章来和别人辩论,他尤其擅长抓住不能自圆其说的关键点展开辩难。
自相矛盾
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yìnɡ
fú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成年男子或丈夫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战,勇气也。
孔夫子、夫妻
结合注释
理解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鬻:卖。
·陷:刺破。
·或:有的人。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坚固
锐利
应答
吾盾之坚
吾矛之利
弗能应也
坚固
锐利
应答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的词有什么联系?
守株待兔
冀复得兔
道旁李
溺而不返
守候
重复
道路
返回
你能猜出带点字的意思吗?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他的
那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探测思维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弗能应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我来讲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拓展阅读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lǚ)
欲:想要。
度: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置:放,搁在。
至:等到。
操:拿、携带。
乃:于是。
自信:相信自己。
你能结合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背诵《自相矛盾》。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