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0: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
10 纸的发明
10
纸的发明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4—品词析句
3—学习字词
7—实践活动
6—拓展延伸
5—情感升华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纸的发明》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课文开门见山,第1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2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3~4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第5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
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真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中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比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写在竹片、木片或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最点,层层深人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返回
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生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相关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1、生字“存”“录”的书写,“累”“切”的正确读音。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相关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教材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返回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2、说一说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1、观看视频,你知道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返回
3、走近作者
蔡伦(61~121)字敬仲,东汉人,桂阳那(今湖南桂阳)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非发明者),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细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麻头、破布等原材料压制成纸,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怆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蔡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返回
4、教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返回
5、检查反馈:学生带读生词
6、借助字典辨析同音字
州 洲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
(2)中国位于亚( )的东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返回
7、多音字—掌握正确读音。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返回
8、我会写,先分类再书写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术 册


伟 保 约 验
阿 欧 洲 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返回
9、指导书写生字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字中有多个竖画并排出现,要尽量保证各个竖画之间的间距大体相同。
左右互相礼让都写窄一点。
“丿”要伸展
上边“横”要短一点
被包围的部分与包围的部分要相称,保持重心稳
返回
1、学习第2、3自然段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大声朗读课文,用 画出祖先把文字写在哪里的词句?
返回
(2)默读第2、3段完成学习提示单。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龟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篾席 麻
优点
缺点
(4)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文字内容?
写这些是为蔡伦改进造纸术做铺垫
(3)小组讨论:完成提示单
返回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6)总结学法:找到时间、人物、做什么,抓住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用连贯简洁的语言概括。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5)试着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意思?
返回
2、默读课文第四段
思考(1)蔡伦用什么原材料造纸?(2)找出蔡伦造纸过程的语句。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 或 切断,浸在 水里捣烂 成浆;再把 捞出来 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3)蔡伦造纸的过程你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完整吗?
他 先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捞出来晒干,最后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默读课文用 圈出蔡伦造纸表示动作的词语。
剪碎或切断——浸——捣烂——捞——晒
返回
2、默读课文第四段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6)通过学习蔡伦造纸方法的改进,你体会到了什么?
(5)画出蔡伦造纸的好处有哪些?结果怎么样?
(7)小组讨论:蔡伦的造纸方法有什么特点?
就地取材、大量制造、便宜、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返回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 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 了造纸术。
(8)朗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吸收
改进
虚心学习
善于思考
(9)重点词“吸收”、“改进”说蔡伦是个怎样的人?
造纸成功并传承
(10)朗读下面句子比较词语哪个表达更贴切准确,说明理由。
A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B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了造纸术。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返回
3、快速阅读2---4段课文,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用料 优点 缺点
造纸发明以前
时 间 材 料 优 点 缺 点
造纸发明以前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大部分容易找到 笨重、不方便、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西汉时代 麻 价钱低 粗糙
东汉时代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轻便好用原料易得
东汉纸很难避免小孔、小凸点、厚薄不匀等“毛病。这种纸也许只适合毛笔书写。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二 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结合现代用纸,说一说东汉时期的纸有什么缺点?

返回
(一)谈谈你对“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 世界 文明的 伟大 贡献之一”这句话的理解。
世界
范围广
伟大
突出
(二)比较这两句话,“之一”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之一”不能去,表达更科学严谨,也说明我国除了造纸术还有其他发明,如地动仪、圆周率等。
毕昇
活字印刷术
祖冲之 圆周率
张衡
地动仪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三 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返回
(三)大声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蔡伦的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 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结尾)
(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和文中哪句话有联系呢?说一说
造 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开头)
(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
它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中心突出,强调了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首尾
呼应
(六)大声朗读这两句话,说一说什么感受?
造 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三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返回
(七)回忆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1、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
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写在帛上
用麻造纸粗糙不便书写
蔡伦造纸轻便好用,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满足需要
2、你能叙述一下纸的发明过程吗?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三 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时间顺序
返回
(八)默读课文第5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蔡伦的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三 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九)学习了本课,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返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四课外搜索拓宽视野
(一)资料袋:了解纸的家族,帮他们回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书写纸 复印纸 包装纸 餐巾纸
用途
返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四课外搜索拓宽视野
(二)再生纸的生产过程以及作用
返回
1、利用回收纤维造纸,可以大大减少林木、水、电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据专家介绍,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0.8吨再生造纸纤维,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2、用废纸造纸,能耗低、环保处理费低、单位原料成本低。例如,用废纸配抄生产的新闻纸,比用原生木浆生产成本可降低300元/吨,还可减少环境污染,因此人们把利用回收纤维生产的纸和纸板称为绿色产品。
3、改善土壤土质。将碎纸屑与粪便掺杂在一起和原土壤搅拌,废纸在其他微生物的分解下迅速腐烂变质,使得土壤松软肥沃。
4、废纸回收还有培育菌类,制作牲畜饲料,用作牲畜栏内铺垫物等更多的实用、有益的作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四课外搜索拓宽视野
2、 数字化意义:
(1)节能降耗
第一个就是节能降耗。全球因为办公而消耗掉的纸张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纸张背后的能源消耗,更是一个追寻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2)优化管理流程
一张纸呈现的不单是物质能源上的消耗,在其背后还有为这一张纸而进行的琐细工作,为此付出的宝贵时间。无纸化办公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工作环节,节省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1、数字化形式:无纸化办公是指在不用纸张办公,在无纸化办公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工作方式,无纸化办公需要硬件、软件与通信网络协力才能达到最佳的办公体验.
(三)数字化形式
3、推荐书籍:《中国科技史图画书﹣四大发明》
返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五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主题“节约,从一张纸开始”系列班队会活动掠影(一)
返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品词析句
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
五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主题“节约,从一张纸开始”班队会活动掠影(二)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最近,我们开展了以“节约,从一张纸片开始”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统计了同学们学习用纸的使用情况,结果十分惊人:一本练习册24张48面,假如一个学生一个月使用一本,全区50000个中小学生,一个月使用量就是50000本。45万张32开作业纸约重一吨,一吨纸能制造18750本练习册,50000本练习册就是2.66吨纸。 制造一吨纸要消耗多少原材料呢 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50棵直径30厘米,高3米的树木),水100吨,煤1.2吨,电600千瓦时,还不算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66吨纸等于消耗了133棵树,266吨水,3.2吨煤、1600度电。一个月就消失了一片森林。放眼全市、全省,全国,这将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天文数字啊!
森林是我们的天然氧吧,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了它们,我们人类也就无法生存,而我们在浪费纸的同时,也就等于在浪费我们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此,我们向广大的中小学生发出倡议,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纸张、储蓄绿色,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倡议人:三(1) 2022年3月11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