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微课教学设计
【选题创意】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根据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作品,孩子们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冬天和其他季节相比有其独特的魅力,孩子们有迫切的愿望想去大雪纷飞的冬天看看,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踩出一串串的小脚印。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儿歌节奏鲜明,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最后的点睛之笔——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全文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共拟分两课时完成教学,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小,思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易接受生动、活泼,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情境,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快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想、议等多种活动,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有所收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学会书写“几、为”等6个字和新笔画“横折弯钩”及“为”的笔顺。
3.培养学生对冬天、对雪的喜爱,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会书写“几”和新笔画“横折弯钩”,掌握“为”的正确笔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冬天来了,动物王国里也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雪花落在地上,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棉被,小树和房子也穿上了暖和的白棉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这片雪地,去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整体朗读感悟
1.听课件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2.学生自读课文,用心思考下面问题: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用○标出来。
(2)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用什么画的?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3.再次朗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你知道这里的“着”应该怎么读 (学习多音字
zháo zhe zháo zhāo zhe zhe zhe
睡着啦 走着 着火 着急 笑着 看着 说着
4.提问: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可是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 冬眠
5.你知道冬眠的小动物还有哪些吗
乌龟、蛇、蜥蜴、熊等
6.请同学们再次说一说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
7.角色扮演,趣读课文。
小鸡小鸡在哪里 小鸡小鸡在这里。
小鸡小鸡画什么 小鸡小鸡画竹叶。
(三)总结评价,结束本次微课
【教学反思】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精灵的一分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冬天来了,动物王国里也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雪花落在地上,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棉被,小树和房子也穿上了暖和的白棉袄。”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情绪。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
纵观整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例如: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朗读有些地方指导的还不到位,学生的说话练习少,文章的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没有到达预设的教学效果。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并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