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生物(文科)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必修①②,必修③第1章~第4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标注了植物所处的大气和土壤环境中部分元素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为微量元素 B.镁是合成叶黄素的必需化学元素
C.图中所标出的元素均为大量元素 D.植物缺氮时叶色暗绿,开花较多
2.下列有关图示细胞结构①~④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线粒体 B.②分布在所有植物细胞中
C.③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 D.④表示成熟植物细胞
3.同生物体一样,细胞也会衰老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死亡就是细胞凋亡
B.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C.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4.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4种,1:1:1:1
C.2种,9:7 D.2种,3:1
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 B.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是DNA分子的任意片段
6.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图示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它物种无关
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 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胆固醇、O2、神经递质、血浆蛋白 B.RNA聚合酶、抗体、激素、H2O
C.CO2、血红蛋白、H+、载体蛋白 D.Ca2+、消化酶、氨基酸、葡萄糖
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合成并发挥作用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维持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中的CO2不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9.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哪一事实不支持这一观点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B.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C.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D.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10.下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
11.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II→I→IV→III
B.刺激III处,可在I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敲击II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D.IV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2.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神经元的产生有关
B.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C.人类的记忆主要可分为4种不同形式
D.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1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是有机信息分子 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 D.所有激素在体内都起促进作用
14.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只能通过血液来与垂体之间进行信息联系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
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5.下列免疫环节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形成效应T细胞
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
16.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
B.提取液中含有甲状腺激素,促进个体发育
C.提取液中有效成分能促进卵巢发育并增加排卵量
D.不能用同种鱼的雌性激素来达到该目的
17.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产生蓝色沉淀
18.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19.现有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枝条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丙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① 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甲和丙
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丁中侧芽④较侧芽⑤优先生长
20.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
A.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B.萎蔫的青菜叶洒上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C.瓜熟蒂落的生物学现象 D.松树宝塔状的树形
2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C.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2.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资源、空间有限 D.没有竞争
23.右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A.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B.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C.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
D.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增加的个体数
24.区分不同的群落主要看
A.优势种群 B.物种组成 C.空间结构 D.地域和环境条件
2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
B.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能发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化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桑叶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I、II表示光合作用
过程的两个阶段,①~④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
(1)图中②和④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II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
(2)在提取色素时,为了使研磨充分,可向研钵中放入适量的_________。
(3)提高大棚内CO2浓度可促进桑树苗的光合作用,写出一种提高大棚内CO2浓度的措施:_________。
27.(10分)基因诊断在优生优育上有广泛的应用,现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在含有D基因或d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患者孕妇甲、其丈夫和该夫妇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D探针检测基因D,d探针检测基因d,诊断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
(2)孕妇甲的丈夫是______(填“乙”“丙”或“丁”),这对双胞胎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_(填“男孩”“女孩”或“男孩和女孩”),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3)个体乙与正常异性婚配,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
28.(10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_________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的抗体。ACh受体的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29.(10分)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1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3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___,该操作体现实验的_________原则。
(2)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在用2,4-D溶液对迎春枝条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__。浸泡插条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
(3)从图2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_mol/L。
(4)图2、图3的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_特点;图3的a、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处。
30.(10分)环保部门对被严重破坏的某林地采取隔离保护,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落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1)为调查常绿阔叶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做到________取样。
(2)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演替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越来越__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进行。
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生物(文科)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图中植物从土中吸收的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B错误;植物缺氮时不会出现叶色暗绿开花较多的现象,D错误。
2.B 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均有②叶绿体,例如根细胞,B错误。
3.B 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A错误;衰老生物体内细胞大多处于衰老状态,C错误;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利,D错误。
4.D 植株AaBb测交,后代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红花,其余基因型个体开白花,D正确。
5.C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错误;1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B错误;基因不是DNA分子的任意片段,D错误。
6.C 变异不是定向的,A错误;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他物种有关,B错误;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仍然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
7.A8.C9.B
10.D 11.B 12.C 13.D
14.A 下丘脑还能通过神经与垂体之间进行信息联系,A错误。
15.B 效应T细胞的形成发生于细胞免疫过程中,B错误。
16.B 垂体提取液中有生长激素,能促进个体发育,B错误。
17.C 胰岛素能降血糖,肾上腺素能升血糖,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血糖平衡的调节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D错误。
18.B 19.A 20.B 21.C 22.C 23.A
24.B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正确。
25.D 生物的种间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不会再演替过程中随生物种类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26.(每空2分)
(1)[H](或NADPH) (CH2O) 暗反应
(2)SiO2
(3)施加有机肥;定时通风
27.(每空2分)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丙 男孩和女孩 XDXd、XdXd
(3)女孩均患病、男孩均正常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
(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自身免疫(2分)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2分)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摇匀后)吸走1mL(2分) 单一变量(等量)
(2)形态学下端 遮阳和空气湿度较高(阴暗潮湿)
(3)10-11~10-9(2分) 10-8
(4)两重性 a
30.(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样方法 随机
(2)次生演替 土壤
(3)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2分)
(4)高 速度和方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