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5.16《与朱元思书》课件1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5.16《与朱元思书》课件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1 13:33:24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吴均
与朱元思书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感知文体:
读准字音
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jīng lún
yuān

kuī
tuān
zhuǎn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疏通文意:
同样的颜色
表约数,相当于“来”。
到了极点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全,都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向西
风和烟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译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甚箭:就是“甚于箭”,甚:超过。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停止,消失
浓密碧绿,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美丽
“转”通“啭”,鸟鸣声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争着
凭借
表并列,可不译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译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筹划
流连忘返;“反”同“返”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好像
互相掩映
树木的枝干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译文: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概括
本文的内容。
1、富春江的景色:
2、描写异水
3、描写奇山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合作探究 品味鉴赏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异水
奇山
水色——
山势——
山声——
山色——
水态——
缥碧
静(清)
动(急)
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夸张、侧面描写
夸张、比喻
比拟
(秀丽、高峻)
(幽静)
以声衬静
以动写静
(林茂荫浓)
对偶
合作探究 品味鉴赏
夸张、正面描写
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合作探究 品味鉴赏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
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
从听觉来写:
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语言美
总结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
1、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简群鸟交欢之景。
2、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
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4、骈散相间。文章随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作对比,反衬出富春江景色惊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异水
奇山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拓展延伸: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之处:
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
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练习
1、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 。
艺文类聚
吴均
骈体
总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解释文言词语:
从( )流飘荡 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 疏条交映( )
负( )势竞( )上
横柯上蔽( )( )
顺、随
独一无二
停止
掩映
凭借
争着
枝干
遮蔽
3、 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的词:
任意东西 东西( );
猛浪若奔 奔( );
负势竞上 上( );
互相轩邈 轩邈( );
横柯上蔽 上( )。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名词—状语,在上面
名词—动词,向上
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4、 翻译重点语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风和烟全都消散了,晴空一片明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好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5、按原文填空:
(1) ,天山共色。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 ,千百成峰。
(3)游鱼细石, 。
(4)蝉则千转不穷, 。
(5)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