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5.16《与朱元思书》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5.16《与朱元思书》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2 16: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吴均 富春江了解作者及题意自读课下注释1,勾画出你认为需要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并迅速识记下来。
利用学过的知识,说说题目的含义注意读音,标出读得不准的字词听读要求:读准课文,初步感知 1.两人一组练读,互助正音: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练读。
2.小组展示朗读:
努力做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读准课文,初步感知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6.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考一考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又是如何具体写富春江山水之美的?
读顺课文,疏通文意 1.在朗读中大家发现文章句式有什么特点,该怎样划分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长句该怎样划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划分句子节奏与疏通文章大意是分不开的。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词句:
请你将课前预习译文时勾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与小组成员交流,互助解疑。
2.把小组共同遇到的疑难词句
写在白板上。
读顺课文,疏通文意考一考 请写出红色字的意思,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1.急湍甚箭
2.猛浪若奔
3.皆生寒树
4.互相轩邈
5.经纶世务者
6.窥谷忘反
现在请你再来读读文章,你能准确地读出节奏和停顿了吗?读顺课文,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考一考—无标点断读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考一考—无标点断读细读品味本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请你分别勾画出描写山和水的句子,试着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其中的美:
句式:文中______________这句话,
运用了_____ 一词/手法/角度,
写出了山/水的____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____情感。
示例: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幽深,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给友人写这封信只是为了表现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吗?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的?
比较阅读,深入理解联系《答谢中书书》,读一读两文作者所处的共同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齐读课文,体味情感
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A用现代文描写文中所写的景色;
B假设你是朱元思,试着给作者回
一封信。 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读出情感试着将本文写成写景的现代文,比较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韵味
比较两文的不同之处补充资料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作响 嘤嘤成韵 鸢飞
戾天 窥谷忘反 横柯
千转不穷  经纶世务你读准了吗?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lìkuīkēzhuànlún本文主要描绘了____ 和____的景色 。
展现你的朗读能力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天下独绝:第一段
1、整体感知:
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自主译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划出不解的字句。
(2)相互交流,解决疑难,提出共同疑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指烟雾。同样的颜色。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一无二,绝,到极点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完全消散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第二段
1、作者具体突出了_____的景色特征。
2、自主译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划出不解的字句。
(2)相互交流,解决疑难,提出共同疑问。水皆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piǎotuān青白色急流的水—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请你勾画出描写“水”情态的主要词句,
并说说体现了水的什么特征。第三段
1、作者具体突出了_____的景色特征。
2、自主译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划出不解的字句。
(2)相互交流,解决疑难,提出共同疑问。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山峦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高;邈,远鸢飞,到天上。戾,至。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划。治理政务的人。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视觉2、听觉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妙点揣摩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小结拓展
作者笔下的山水确实描绘得奇异秀美,
从字里行间中你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牛刀初试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青白色筹划、治理看到; 通“返”,返回树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作动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窥谷忘反 C.泠泠作响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比较阅读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答谢中书书》的主题是描写山水之美,表达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与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与朱元思书》的主题是作者描写富春江奇丽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两者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写的,可称双璧。
异:《与》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上写景,本文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见动,以动见静。的山水美景。
一、两文都是书信; 二、作者都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梁人:吴均(469—520),陶弘景(公元456-536); 三、两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写江南山水之景: 四、两文都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五、两文都是南北朝时期的经典写景小品。 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
处和远处伸展。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 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小结:
  本文构思别具一格,描写形神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
  拓展延伸1、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得的一种写景技巧是什么?2、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盘点收获:   同学们今天的旅行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你能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吗?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作业:
1.做一张文言词语积累卡片。 
2.联系课文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导游词。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