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纸的发明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蔡伦(léng) 朝鲜(xiǎn)
B.设计(sè) 积累(lěi)
C.爪牙(zhuǎ) 作坊(zuō)
D.马笼头(lóng) 一乘轿子(s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方便 朝鲜 轻便 欧州
B.大约 盛放 吸收 阿拉伯
C.经验 破布 切断 青同器
D.伟大 记录 保存 造纸木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铸”的偏旁是“钅”,表明要用金属铸造。
B.“篾”的偏旁是“ ”,表明意思跟竹子有关。
C.“浆”的偏旁是“水”,表明“浆”是一种液体。
D.“茧”的偏旁是“艹”,表明“茧”是一种植物。
4.传说创造文字的是( )
A.仓颉 B.炎帝 C.神农氏 D.燧人氏
5.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2)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改为“被”字句)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6.连一连。
书写纸 用来复印、打印
复印纸 主要用来制作练习本、记录本等
餐巾纸 用来包装物品
包装纸 吃饭时用来擦手、擦嘴等
7.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纸的发明》)
(1)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
(2)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有什么优点?
8.根据课文内容及纸的发明过程,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
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几千年前,要记录一件事,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再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贵,只有少数人才能用。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9.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态,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幸福。②幸福无处不在,尽管你细细地去品味。③累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热饭,你会感到幸福。烦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你会感到幸福;病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水送药,你会感到幸福……④你会发现,幸福的内涵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享受成功是幸福,体验挫折是幸福, 也是幸福。
(1)第②句关联词语错误,把 改成 。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不对,把 改成 。
(3)仿照前文把第④句补充完整。 。
(4)这个片段想表达的观点是第 句。
10.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读选文第二段,根据短文内容,用单个的字完成下面造纸的流程图。
剪碎或切断→浸→ → →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造纸用的材料 纸的特点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3)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原因是什么?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纸的发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蔡伦(léng) 朝鲜(xiǎn)
B.设计(sè) 积累(lěi)
C.爪牙(zhuǎ) 作坊(zuō)
D.马笼头(lóng) 一乘轿子(shèng)
【解答】A.有误,“蔡伦”的“伦”应读“lún”。
B.有误,“设计”的“设”应读“shè”。
C.有误,爪:读[zhǎo]时,指鸟兽的脚或趾甲。读[zhuǎ]时,指爪子,动物带尖甲的脚。故在“爪牙”中应读“zhǎo”。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方便 朝鲜 轻便 欧州
B.大约 盛放 吸收 阿拉伯
C.经验 破布 切断 青同器
D.伟大 记录 保存 造纸木
【解答】A.有误,欧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海岸线最曲折、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故“州”错误,应为“洲”。
B.正确。
C.有误,青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故“同”错误,应为“铜”。
D.有误,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故“木”错误,应为“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铸”的偏旁是“钅”,表明要用金属铸造。
B.“篾”的偏旁是“ ”,表明意思跟竹子有关。
C.“浆”的偏旁是“水”,表明“浆”是一种液体。
D.“茧”的偏旁是“艹”,表明“茧”是一种植物。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茧”是一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或分泌某种物质做成的壳,不是一种植物。
故选:D。
【点评】汉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有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
4.传说创造文字的是( )
A.仓颉 B.炎帝 C.神农氏 D.燧人氏
【解答】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传说创造文字的是仓颉。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2)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改为“被”字句)
文字被人们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因为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所以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
【解答】(1)把“的发明”去掉,属于前后搭配不当。
(2)把“文字”放在句首,后面加上“被”即可。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与“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连接。
故答案为:
(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2)文字被人们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3)因为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所以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
【点评】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 注意结合句子间的关系造句。
6.连一连。
书写纸 用来复印、打印
复印纸 主要用来制作练习本、记录本等
餐巾纸 用来包装物品
包装纸 吃饭时用来擦手、擦嘴等
【解答】根据积累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书写纸——主要用来制作练习本、记录本等
复印纸——用来复印、打印
餐巾纸——吃饭时用来擦手、擦嘴等
包装纸——用来包装物品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7.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纸的发明》)
(1)蔡伦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
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有什么优点?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解答】《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1)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这种造纸方法的优点: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故答案为:
(1)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8.根据课文内容及纸的发明过程,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
2 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4 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1 几千年前,要记录一件事,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3 再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贵,只有少数人才能用。
6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5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解答】按照课文内容排列,先是“几千年前,要记录一件事,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接着是“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紧接着是“再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贵,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再是“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然后是“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最后是“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2 4 1 3 6 5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9.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态,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幸福。②幸福无处不在,尽管你细细地去品味。③累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热饭,你会感到幸福。烦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你会感到幸福;病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水送药,你会感到幸福……④你会发现,幸福的内涵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享受成功是幸福,体验挫折是幸福, 战胜怯懦 也是幸福。
(1)第②句关联词语错误,把 尽管 改成 只要 。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不对,把 句号 改成 分号 。
(3)仿照前文把第④句补充完整。 战胜怯懦 。
(4)这个片段想表达的观点是第 ④ 句。
【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的理解。文段中“幸福无处不在”与“你细细地去品味”是条件关系,应该把“尽管”改成“只要”。
(2)考查了对标点的理解。读“累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热饭,你会感到幸福。烦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你会感到幸福;病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水送药,你会感到幸福”可知,这句话是三个分句,应把“你会感到幸福”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
(3)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形式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一个动宾短语,据此仿写。
(4)考查了对选文主旨的理解。通过语段可知,这个片段想表达的观点是:幸福的内涵丰富多彩。
故答案为:
(1)尽管 只要;
(2)句号 分号;
(3)战胜怯懦;
(4)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0.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读选文第二段,根据短文内容,用单个的字完成下面造纸的流程图。
剪碎或切断→浸→ 捣 → 捞 → 晒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时间 造纸用的材料 纸的特点
西汉时代 麻 粗糙,不便书写
东汉时代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轻便好用
(3)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原因是什么?
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造出来的纸既轻便又好用。
【解答】(1)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可知,造纸的流程图为: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可知,西汉时代造纸用的材料是麻,纸的特点是粗糙,不便书写。东汉时代造纸用的材料是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纸的特点是轻便好用。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捣 捞 晒;
(2)麻 粗糙,不便书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轻便好用;
(3)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造出来的纸既轻便又好用。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