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 )
A.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D.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个“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中的“它”指的后生们有力搏击的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句之间的排比。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这句话中的“遗落了一切冗杂”,是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已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境界中。
4.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填空。
《安塞腰鼓》,作者 ,陕西延安人。散文集《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在本文中,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 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借此赞美了 ,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忍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忍顽强的生命状态。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它震hàn 着你,烧灼 着你,威逼着你。当它戛 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miǎo 远的鸡啼。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7.仿写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写:
8.《安塞腰鼓》里“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课文《安塞腰鼓》,回答下列各题。
(1)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歌颂了什么?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表达作用?
(4)本文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充沛,感情强烈。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安塞腰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解答】A选项中“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
B选项正确;
C选项中,“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
D选项中,“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 )
A.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D.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解答】A.只有两个短语,不是排比;
BCD.是排比。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了解排比的特点,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个“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中的“它”指的后生们有力搏击的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句之间的排比。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这句话中的“遗落了一切冗杂”,是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已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境界中。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这个句子中的“它”指的是后生们的腰鼓表演,“你”指的是读者,意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故选:B。
【点评】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4.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解答】ABC.表述正确;
D.有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的是引用的手法,写出了人们的联想和感受。
故选:D。
【点评】课文不但要掌握其梗概,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典型的修辞、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关键语句的理解,才能解答好此类题目。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填空。
《安塞腰鼓》,作者 刘成章 ,陕西延安人。散文集《 清晨之边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在本文中,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 安塞腰鼓 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借此赞美了 安塞腰鼓 ,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忍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忍顽强的生命状态。
【解答】答案:
刘成章 清晨之边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它震hàn 撼 着你,烧灼 zhuó 着你,威逼着你。当它戛 jiá 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miǎo 渺 远的鸡啼。
【解答】撼 zhuó jiá 渺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7.仿写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写: 这琴声,使忧郁的脸庞变立即得喜笑颜开了,使久积的烦心立即变得烟销云散了,使消沉的意志立即变得斗志昂扬了。
【解答】此题仿写,可抓住一个事物,写三个小分句,构成排比句,用上“使、立即变得”这几个词语。
答案:
这琴声使得沉闷的世界立刻变得欢快了,使郁闷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使狭窄的心胸立即变得开阔了。
这笛声,使初春的微风立即变得温暖了,使混沌的大地立即变得清新了,使沉寂的世界立即变得活泼了。
【点评】此题解答,可结合句式的理解,结合句意的分析作答。
8.《安塞腰鼓》里“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解答】答案:
示例:这腰鼓,使静止的时间立即变得流动了,使凝结的流云立即变得活泼了,使疲惫的思想立即变得活跃了。
【点评】仿写四原则:
(1)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
(2)结构一致: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间关系的一致。
(3)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
(4)格调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课文《安塞腰鼓》,回答下列各题。
(1)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歌颂了什么?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表达作用?
(4)本文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充沛,感情强烈。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同时要注意提取关键性的语句。“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句话概括了安塞腰的特点。作者描写安塞腰鼓的步骤可详细分析第6段的修辞手法、描写步骤。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这些见解都可作为参考: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②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③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④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3)本题考查反复手法的表达作用。反复手法是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短时间内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本文通过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的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能量、好在有这些茂腾腾的后生、好在有变幻的舞姿,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喧泄,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弦。“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也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4)本题考查排比的表达效果。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若用于语言的表达,可收到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气贯长虹、意蕴深厚的效果,使行文更加丰满、有力;若用于文章的构思,可造成结构形式的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本文较多的运用了排比句,可选择一组排比句结合排比句通常的作用谈一谈。
答案:
(1)壮阔、豪放、火烈。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舞蹈的后生,如“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然后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2)①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②歌颂了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③歌颂了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④歌颂了在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3)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文章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4)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表达效果:在这里,人已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有力地表现了腰鼓表演时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点评】反复的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