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4.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
D.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来)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意词性变化。
(1)心乐之
(2)近岸,卷石底以出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潭西南而望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默写(共1小题)
7.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内容填空。
(1)柳宗元,字 , (朝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本文选自《 》。
(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 。
(3)《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 , 。
(4)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 , , 。
(5)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 , 。
四.翻译(共1小题)
8.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9.本文《小石潭记爱》的写景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 → →
10.理解课文《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解答】A.凄: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心神凄凉;
B.无词类活用;
C.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作个有心人,经常对所学实词进行积累整理。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解答】ABD.正确;
C.重点词语: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故选:C。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解答】A.把“水声”比作“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比喻;
B.把“溪水”比作“斗星那样曲折”“蛇那样蜿蜒前行”,是比喻;
C.“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没有比喻修辞,无比喻义。
故选:C。
【点评】古文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可用反选排除法来判断。
4.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解答】本文是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时期,被贬的身份不由得使作者看到小石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而触景生情,所以感到小石潭的环境“凄神寒骨”,这是作者心境凄苦孤寂所致。
故选:D。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再结合文章中作者写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来体会。
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
D.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来)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卷石底以出,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意词性变化。
(1)心乐之 以……为乐
(2)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接近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4)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5)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一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齿那样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动用法,使......凄;使动用法,使......寒。
【解答】(1)句意为:(我)心里感到高兴。乐:以……为乐。
(2)句意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接近。
(3)句意为: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句意为: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一样。
(6)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齿那样。
(7)句意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答案:
(1)以……为乐。
(2)靠近,接近。
(3)在空中。
(4)向西南。
(5)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一样。
(6)像狗牙齿那样。
(7)使动用法,使……凄;使动用法,使……寒。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三.默写(共1小题)
7.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内容填空。
(1)柳宗元,字 子厚 , 唐代 (朝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本文选自《 柳河东集 》。
(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3)《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4)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5)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
【解答】答案:
(1)子厚;唐代;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记;柳河东集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注意“缀”的书写)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注意“佁”“翕”的书写)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四.翻译(共1小题)
8.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答】(1)句中重点词有:隔,隔着;闻,听到;乐,高兴。句意为: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高兴。
(2)句中重点词有:伐,砍伐;见,看见;尤,格外;清冽,清凉。句意为: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句中重点词有:环,环绕;寂寥,寂静冷落。句意为: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句中重点词有:日光,阳光;下,向下。句意为: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句中重点词有:翠,翠绿;蒙络,遮掩缠绕;披拂,随风飘拂。句意为: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句中重点词有: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相互交错;源,源头。句意为: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句中重点词有:俶尔,忽然;远逝,向远处游去;翕忽,轻快敏捷。句意为:(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8)句中重点词有:凄,使……感到凄凉;幽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句意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答案: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3)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8)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9.本文《小石潭记爱》的写景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小潭气氛
【解答】本篇作者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来写的,所以找到应填写的景物比较容易。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答案:
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小潭气氛。
【点评】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根据景物描写的内容,明确写景顺序。
10.理解课文《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小石潭记》,了解内容,找出文章中侧面描写潭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采用的写作方法。第二段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儿好似在空中游泳从侧面烘托了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可以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清晰可见,同样写出了水的清澈。
(3)①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本篇作者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②本题考查的是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石奇、水清;根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鱼活;根据具体内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写出了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根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环境凄美。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内容。根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作者因鱼活而产生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
(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此时作者内心的忧伤凄凉。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主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借景抒情,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寂寞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
答案: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清澈。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4)似与游者相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点评】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