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核舟记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核舟记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8 19: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核舟记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找出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约有两粒黄米粒那么高。
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译文:在右边的一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握住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好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两膝互相比着,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译文:字迹细得像蚊子脚,是用刀钩画出来的。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3.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文章介绍船头、船尾、船背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总分总关系 B.先总后分关系
C.先分后总关系 D.并列关系
5.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二.默写(共1小题)
8.结合《核舟记》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   。
(2)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   ,   ,   ,   。
三.翻译(共1小题)
9.翻译句子。
(1)舟首尾长约有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技亦灵怪矣哉!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各题。
(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2)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5)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核舟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找出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约有两粒黄米粒那么高。
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译文:在右边的一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握住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好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两膝互相比着,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译文:字迹细得像蚊子脚,是用刀钩画出来的。
【解答】A.正确;
B.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译文:(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重点字词的把握。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结构的;
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各项内容,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选择。
3.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解答】A.句意为:弯曲他的右臂靠在船舷上。诎:通假字,通“曲”,弯曲;
B.句意为:他的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倚:靠;
C.句意为: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
D.句意为:神情像极了弥勒佛。类:像;
故选:A。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字词,理解句意,对特殊用法的字词要善于分类归纳,强加巩固。
4.文章介绍船头、船尾、船背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总分总关系 B.先总后分关系
C.先分后总关系 D.并列关系
【解答】《核舟记》一文,先是概括地介绍王叔远微雕技艺的“奇巧”以及他技术的全面,既是全文的总提。接着详细介绍核舟所表现的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从全舟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陈设到人物。最后对核舟所作的总结性说明。所以中间的部分是并列关系。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重点与写作意图,从而得出答案。
5.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解答】句意为:这只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就题名其上;故断句为: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故选:D。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解答】句中重点词有:比,靠近;隐,隐蔽。句意为: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故选:B。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解答】ABC.全部正确
D项中“矫”应读“jiǎo”。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二.默写(共1小题)
8.结合《核舟记》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 佛印绝类弥勒 , 袒胸露乳 , 矫首昂视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解答】答案: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重点字:髯)
(2)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重点字:勒、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翻译(共1小题)
9.翻译句子。
(1)舟首尾长约有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技亦灵怪矣哉!
【解答】(1)重点字词:奇,余数;可,大约;许,上下。句意: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两粒黄米那么高。
(2)重点字词:属,类似。句意:抬头仰望,他的神情与苏、黄不一样。
(3)重点字词:亦,也;矣,了。句意:技艺也真神奇啊!
答案:
(1)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两粒黄米那么高。
(2)抬头仰望,他的神情与苏、黄不一样。
(3)技艺也真神奇啊!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各题。
(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左手扶鲁直背 ”一个动作和“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的神态看出来。
(2)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豁达开朗 的性格特点。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罔不因势象形 , 各具情态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列数字 、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
(5)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嘻,技亦灵怪矣哉 。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两人之间的动作是“左手扶鲁直背”,两人之间的神态是“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对佛印的描写是: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可知佛印的豁然开朗。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从第一字文字中找出即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说明方法的掌握。根据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知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是为了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在一狭长桃核上雕刻出苏轼泛舟赤壁的情形。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
(1)“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豁达开朗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