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下列对《望岳》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颔联。
D.《望岳》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3.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4.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5.下列对《游山西村》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本诗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的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笔法粗犷,直抒胸臆
二.默写(共1小题)
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2)岱宗夫如何? 。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化作春泥更护花。
(6)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中写出了“ , ”的诗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出了“ , ”的诗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8)《游山西村》中的“ ,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之情,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着希望的启示。
(9)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 , 。
(10)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 ”。【请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1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困难,勇于开拓。
(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13)《登飞来峰》中,表现出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 , 。
三.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9.阅读《登飞来峰》,完成答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① ”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比喻② ,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③ ”,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
(2)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解答】ABC.没有通假字;
D.曾:同“层”,重叠。
故选:D。
【点评】通假现象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放到文言文翻译中考查,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文言现象,平时一定要注意多积累。
2.下列对《望岳》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颔联。
D.《望岳》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颈联。
故选:C。
【点评】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3.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的第二句,“闻说”是听说,是想象之景,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故选:B。
【点评】理解登高远望、写景抒情的诗歌,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翻译、内容、写景的方法等方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结合的意境,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4.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在吊古悲今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悲凉。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
5.下列对《游山西村》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虚写。
故选:D。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本诗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的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笔法粗犷,直抒胸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此诗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故选:D。
【点评】译文: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二.默写(共1小题)
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中写出了“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的诗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出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的诗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8)《游山西村》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之情,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着希望的启示。
(9)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10)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1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困难,勇于开拓。
(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13)《登飞来峰》中,表现出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解答】(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
(2)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重点字:钟)
(3)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点字: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
(8)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疑)
(9)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疑)
(12)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
(1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2)本题考查诗句抒情方式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是借景(物)抒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译文:
己亥杂诗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过零丁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阅读《登飞来峰》,完成答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① 不畏 ”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比喻② 困难和假象 ,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③ 望眼 ”,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
(2)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 D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句意: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不畏”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比喻困难和假象,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望眼”,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
(2)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
A.表达壮志难酬之忧;
B.表达思乡怀亲之情;
C.表达思乡怀亲之情;
D.远表达大志向。
故选:D。
答案:
(1)不畏;困难和假象;望眼
(2)D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