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迷娘(之一)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4.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如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翱翔 汲取 藓苔 喋喋不休
B.巢穴 世俗 绽开 闪烁壮观
C.梢头 秘密 徒然 枯躁无味
D.辉煌 倾洒 麋鹿 一无所知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柠檬(níng) 橙子(chéng) 凝望(níng) 行藏(zàng)
B.危崖(yá) 鹪鹩(jiāo) 啮草(niè) 藓苔(xuǎn)
C.偃卧(yán) 蝮蛇(fù) 麋鹿(mí) 罅隙(xià)
D.闪烁(shuò) 喧声(xuān) 徘徊(huái) 喑哑(yīn)
二.填空题(共2小题)
8.给加点字注音。
①行藏( )
②山冈( )
③迷惘( )
④喑( )哑
⑤山脊( )
⑥鹪鹩( )
⑦黑莓( )
⑧啮( )草
9.给加点字注音。
①蝮( )蛇
②罅( )隙
③巢穴( )
④壳( )破壳而出 ( )金蝉脱壳
⑤蔓( )蔓草难除 ( )顺蔓摸瓜 ( )蔓菁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6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①_____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尿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条孤独的狗,一头牛在他旁边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了路,只是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盖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______,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引用、夸张
B.比喻、拟人、对偶
C.排比、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 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 ),以自己的《尝试柒》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 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 ______,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持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诗依托中华文化,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C.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D.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新诗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 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A)
B.(B)
C.(C)
D.(D)
(2)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3)划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1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一架搭载了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与此同时,位于湖北咸宁的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荆州江陵观测基地通过对流层风廊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GPS探空系统等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配合进行不定时观测。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7月底高粱就开始秀穗了,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几天之后花谢了,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逐渐地变成淡紫色、紫色,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红。到秋收的时候,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每当这时,村庄里的人们就睁大了眼睛开始向田里张望了;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
高粱又称红梁、蜀粟,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梗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硬性的,也就是不黏的。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产量不高,①_____,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它粮食混合食用,②_____.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们的童年。
(1)第一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借代 拟人
B.借代 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 通感
D.夸张 拟人 通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B.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C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们。
D.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请你从《离骚》《窦娥冤》《水浒传》《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其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迷娘(之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解答】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此处指但整齐不拘谨,故:潇洒,排除AC。
狂放不羁: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此处指蔑视世俗礼法的思想,故:狂放不羁。
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谨慎: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此处指手稿拘束,故:拘谨,排除D。
故选:B。
【点评】辨析同义词方法指点
1、辨析词义的轻重程度
“哀求”是哀告请求,“恳求”是恳切请求:“哀求”语意较重,“恳求”语意稍轻。“懊悔”指做错后,省悟到不该这样做,于是感到懊恼:“后悔”指在事后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恨自己不该那样做。“懊悔”的语意比“后悔”重。
“悲痛”表示内心充满悲伤的情绪,侧重指内心的悲伤和痛苦,比“悲哀”的语意重些:“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语意稍轻。“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2、相异的语素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3、辨析词的感彩“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
4、辨析词语的使用对象(语体)
“病人”是生活用语、口语,“患者”是医疗专业用语、书面语。“措施”是针对某种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办法,多用于较大的事情,书面语:“办法”则指一般的方法,口语和书面语都用,但多用于口语。“表扬”可由上级组织提出,也可由个人提出,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表彰”只能由组织领导部门提出,多用于书面语,有庄重色彩。“吓唬”是口语,“恐吓”是书面语“黎明”是一般用语,“拂晓”是特殊军事用语。
5、辨析词语的搭配关系
“爱好”可用于具体的事物,比如“集邮”,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比如“和平”;“喜爱”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摆脱”掉的可以是人和事,后面常与“状态”“羁绊”“灾难”等:“解脱”的只能是事,后面常和“苦难”“厄运”等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搭配:“挣脱”掉的是物,后面常与“枷锁”“束缚”等表示禁锢、捆绑意义的词语搭配。“辨别”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鉴别”只用于物,不能用于人。“履行”与条约、合同、义务等词搭配:“执行”常与命令、任务、协定等词搭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解答】A.成分赘余,“变成为了”赘余,删去“为”;
B.成分残缺,“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句末加上“的过程”;
C.正确;
D.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放主语后面,关联词“不仅”应移至“教育”之后;
故选:C。
【点评】虚词位置不当.例如:
1、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2、副词位置不当.例如: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字应移到“趁现在”之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解答】通读语段,可以将句子进行分类,从表意上说,⑤③是一组表意项,阐述人与书籍之间的关系;①④⑥在表意上都是阐述读书的益处的,在层次上①是最终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得知识后才能进一步辨析美与丑,所以④属于基础层面,⑥属于高级层面,这样三者的顺序就确定了;②属于转换话题的句子,另起一个层次。从分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该相衔接,前一组合表原因,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⑤③④⑥①②。
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4.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如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解答】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意思是树林里新生的树叶催换着旧的树叶,.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让位给后面的波浪。寓意新代替旧,符合题干要求。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是不是真玉,要烧三天才知道;要分辨是不是人才,需要七年的时间。这句话说真正认识一个人,分辨一个人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谚语说“日久见人心”,是同一个道理。不符合要求。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意思是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璧危岩呢!小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借助日常景物表现作者直面现实,不避艰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符合要求。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只看表面功夫,而不去追求事物的本质,要去探究本源,弄个究竟。不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翱翔 汲取 藓苔 喋喋不休
B.巢穴 世俗 绽开 闪烁壮观
C.梢头 秘密 徒然 枯躁无味
D.辉煌 倾洒 麋鹿 一无所知
【解答】A.全部正确;
B.全部正确;
C.“枯躁无味”中“躁”应改为“燥”;
D.全部正确。
故选:C。
【点评】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
例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解答】A.正确。
B.“啮草”中的“啮”应读作“niè”。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柠檬(níng) 橙子(chéng) 凝望(níng) 行藏(zàng)
B.危崖(yá) 鹪鹩(jiāo) 啮草(niè) 藓苔(xuǎn)
C.偃卧(yán) 蝮蛇(fù) 麋鹿(mí) 罅隙(xià)
D.闪烁(shuò) 喧声(xuān) 徘徊(huái) 喑哑(yīn)
【解答】A.“行藏”中的“藏”应读作“cáng”。
B.“藓苔”中的“藓”应读作“xiǎn”。
C.“偃卧”中的“偃”应读作“yǎn”。
D.正确。
故选:D。
【点评】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
二.填空题(共2小题)
8.给加点字注音。
①行藏( cáng )
②山冈( gāng )
③迷惘( wǎng )
④喑( yīn )哑
⑤山脊( jǐ )
⑥鹪鹩( jiāo liáo )
⑦黑莓( méi )
⑧啮( niè )草
【解答】故答案为:
①cáng ②gāng ③wǎng ④yīn⑤jǐ ⑥jiāo liáo ⑦méi ⑧niè
【点评】易错字字音:
挨紧 āi 挨饿受冻 ái 白皑皑 ái 狭隘 ài 方兴未艾 ài(自怨自艾 yì) 不谙水性 ān 熬菜 āo
煎熬 áo 鏖战 áo 拗断 ǎo 拗口 ào 违拗 ào
9.给加点字注音。
①蝮( fù )蛇
②罅( xià )隙
③巢穴( xué )
④壳( ké )破壳而出 ( qiào )金蝉脱壳
⑤蔓( màn )蔓草难除 ( wàn )顺蔓摸瓜 ( mán )蔓菁
【解答】故答案为:
①fù
②xià
③xué
④ké qiào
⑤màn wàn mán
【点评】易错字字音:
挨紧 āi 挨饿受冻 ái 白皑皑 ái 狭隘 ài 方兴未艾 ài(自怨自艾 yì) 不谙水性 ān 熬菜 āo
煎熬 áo 鏖战 áo 拗断 ǎo 拗口 ào 违拗 ào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6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①_____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尿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条孤独的狗,一头牛在他旁边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了路,只是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盖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______,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B
A.比喻、引用、夸张
B.比喻、拟人、对偶
C.排比、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树其实稀疏着
② 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
【解答】(1)“菅草苫盖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运用比喻修辞,把“菅草”比喻成“长发”。“一头牛在他旁边犹豫着”“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运用拟人修辞,把“牛”“小山村”人格化。“远远地来,长长地去”运用了对偶修辞。文段没有引用和排比、夸张。
故选B。
(2)划线句是短句,“远远地来,长长地去”单独成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且有强调作用。划线句的主语都是“小河”,句子顺畅连贯。划线句的描写顺序是由近到远,有层次感,符合逻辑顺序。
(3)根据“只是树冠牵连”,可推知①可填写“树其实稀疏着”等内容。根据“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和“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可推知②可填写“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等内容。
答案:
(1)B
(2)①原文的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主语一致,更具连贯性;③原文层次感明显,先写近处的弯弯曲曲的小河,再写远处的小河。
(3)①树其实稀疏着 ②不知道是否还是原样
【点评】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 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 ),以自己的《尝试柒》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 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 ______,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持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新诗依托中华文化,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C.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D.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新诗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解答】(1)“风头正劲”,某件事或影响等正在强盛的时候。“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来修饰“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应用“风华正茂”。“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
“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文段中形容“西方诗潮在中国”的情形,应用“风靡一时”。“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功垂竹帛”,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文段中是对冰心功劳的赞扬,应用“劳苦功高”。“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暗示有潜在的危险,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此处是“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所应持有的态度,应用“如履薄冰”。
故选C。
(2)根据后面句子“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可知后面语境强调的是受西方诗潮影响的冰心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主语是“冰心”,那么前一句也应是突出胡适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且主语应是“胡适”。选项中CD的主语是“英美意象派”,故排除。结合后一句“……的冰心”,前面也应是“……的胡适”,故排除A。
故选B。
(3)原句有如下错误,“成长和诞生”语序不当,应为“诞生和成长”。“新诗……,两者优势结合”中途易辙,应为“新诗……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据此可知只有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C。
(2)B。
(3)C。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 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C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A)
B.(B)
C.(C)
D.(D)
(2)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D
A.引用
B.比喻
C.设问
D.比拟
(3)划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解答】(1)C.前面“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重点写叶子不结实,C.后面“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重点写叶子的下落,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 C.处,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选 C。
(2)比拟是修辞格的一种,即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分拟人,拟物两种。这篇文章里面并没有此种修辞。故选D。
(3)画线句子“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
(2)D
(3)答案示例 1:我认为第一种更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子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答案示例 2: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点评】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1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一架搭载了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与此同时,位于湖北咸宁的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荆州江陵观测基地通过对流层风廊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GPS探空系统等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配合进行不定时观测。
【解答】本段新闻可分两层。“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一架搭载了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是第一层,“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是中心事件,“一架搭载了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是具体解说。“与此同时,位于湖北咸宁的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荆州江陵观测基地通过对流层风廊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GPS探空系统等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配合进行不定时观测”是第二层,“通过对……地面观测设备观测,并配合进行不定时观测”是中心事件。注意不超过60个字。
答案:
2020年6月18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并通过地面观测设备配合飞机进行不定时观测。
【点评】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7月底高粱就开始秀穗了,粉白色的高粱花漫天飞舞,雪花一样覆盖了夏天。几天之后花谢了,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逐渐地变成淡紫色、紫色,最后成熟的时候变得火一样的红。到秋收的时候,成熟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每当这时,村庄里的人们就睁大了眼睛开始向田里张望了;熟透了的高粱散发出人的清香,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
高粱又称红梁、蜀粟,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梗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硬性的,也就是不黏的。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产量不高,①_____,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它粮食混合食用,②_____.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们的童年。
(1)第一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比喻 借代 拟人
B.借代 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 通感
D.夸张 拟人 通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B.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养育了我们的童年。
C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们。
D.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代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解答】(1)“雪花一样”“变得火一样的红”是比喻;“熟透了的高粱火红火红的,几乎染红了半边天”是夸张;“翠绿的高粱穗子露出了头是拟人;“开始浸润人们的梦境”是通感。语段中没有借代。
故选D。
(2)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那时”与“曾经”“那个年代”语义重复,二是“它”指代不明,三是“养育”与“童年”搭配不当。据此排除AB.D.“是它们养育了童年的我”与前面“是我以及我那个年代的人”对应不全面。
故选C。
(3)由“虽然……”“粗纤维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知①应填写“但是高粱米营养丰富”。根据“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它粮食混合食用”可知②应填写“则可提高营养价值”。
故答案为:
(1)D。
(2)C。
(3)①但是高粱米营养丰富 ②则可提高营养价值
【点评】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请你从《离骚》《窦娥冤》《水浒传》《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其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离骚》:当众人皆醉、举世混浊时,当君王疑忌、众女谣诼时,当世俗工巧、绳墨扭曲时,渺小的个人能做什么?他,屈子,出淤泥而不染,伏清白以死直,展现着莲梅之清白,松竹之筋骨,体解未改,九死不悔。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长歌﹣﹣《离骚》!《呐喊》:棱角分明、横眉冷对,执着匕首和投枪向病态社会、丑陋人性作韧性进攻:这是斗士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在《故乡》中悲悯苦难的闰土,在《药》中为夏瑜的坟头曲笔添上花环:这是温情的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的先生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