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导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戈壁( ) 栖息( ) 庇护( )
2、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有关罗布泊的 ( 21世纪教育网 )哪些事呢?
3、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为什么“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 ( 21世纪教育网 )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1)、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
(2)、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说说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三、精读品析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四、能力提升
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从根本上、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探究。)
根本上: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举例):
表达方式(举例):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引用数据,抒情等表达方式。
六、课堂作业:
针对你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积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 噬( ) 裸露 ( )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 萎缩( )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
3、请仿写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
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 ( 21世纪教育网 )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二、阅读训练
( 一)、课内语段阅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 ( 21世纪教育网 )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二)、课外美文阅读
青木瓜之味(有删节)
肖复兴
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 ”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贴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 别是个骗子吧 ”“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鸭嘴里的肉。”“什么 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 你傻不傻呀 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选自《读者》2004年第6期有改动)
1、请你在文章第①自然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2、“我”在与年轻女子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感情变化。
(1)在邮局前与年轻女子交谈时:
(2)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3)收到木瓜后:
3、文章第⑤自然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后,受到家人的埋怨,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 说一说你的看法。
4、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理解。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有特色 试就此作一点简要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qī yín pō wěi
2、.(1)描写 (2)说明 (3)抒情 (4)记叙 (5)议论
3、示例: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4、D
5、答案为A。B项中的后半句“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它是由表意相同的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一个是“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这两种表达单独说都是正确的,但放在一起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选择其一即可。C项中前面是“语言的好坏”,后面是“用了华丽的词”和“用了某一行业术语”,这都是指表面上的“好”而不是“坏”,因此前后无法搭配,可将“坏”删除。D项中的“主旨”无法“描写”,主语与谓语不能搭配。可将“描写”改为“表现”。
二、阅读训练
(一)课内语段阅读
1、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2、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4、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5、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课外美文阅读
1、参考示例:①我曾经收到一个读者送给我的礼物,是两个青木瓜。②我怎么也忘不了两个青木瓜,因为这两个木瓜的清香,现在还在我心中萦绕。③我怎么也忘不了两个青木瓜,这两个青木瓜寄寓了一位真诚的读者对我的一片深情和厚望。
2、⑴“我”对年轻女子信任、热情
⑵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怀疑年轻女子是骗子。
⑶对误会年轻女子感到愧疚并被她的行为深深憾动。
3、参考示例:①有道理。因为社会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骗子存在,中国人有一种传统观念是“防人之心不可无”。②家人的话没有道理。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信任。
4、①写出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②写出年轻女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③写出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即可。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导入:
当我们眼见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我们会深思,这种生态的巨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解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明确:“泊”者水也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2、被称为“仙湖”的罗布泊,到底在哪儿呢?
明确: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 ( 21世纪教育网 )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20世纪70年代完全干涸。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
三、初读课文:
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 (sè) 和煦 (xù) 干涸 (hé) 吞噬(shì)
裸露 (luǒ) 戈壁 (gē) 庇护所(bì ) 咫尺 (zhǐ)
肋骨 (lè ) 鹭鸶(lù sī) 张骞 (qiān) 水泵(bèng)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桑田沧海。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罗布泊今昔的变化。
第二部分(9~14):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消逝的危害。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分别用波浪线、横线和括号勾划出相关语句。
明确: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 ( 21世纪教育网 )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仙湖为什么会消逝
明确: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 (用图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明确: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明确:罗布泊的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5、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你身边有哪些例证?
明确: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 (例证结合当地环境来谈)
6、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五、问题探讨
为什么“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的制造了悲剧,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这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揭示了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强烈的谴责和强调意味。
六、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1)“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明确: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明确: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3)“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明确: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胡杨林的“挣扎与痛苦”,其实是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流露。
(4)“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明确: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5)“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明确: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七、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全文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是对比;二是拟人,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
八、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 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引用数据,抒情等表达方式。
九、课堂练习: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示例:
1.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2.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3.也许,你明天看见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
十、板书设计(见课件)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当我们眼见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我们会深思,这种生态的巨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解题:
“泊”者水也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2、被称为“仙湖”的罗布泊,到底在哪儿呢?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20世纪70年代完全干涸。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庇护所 咫尺 肋骨
鹭鸶 张骞 水泵
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bì
zhǐ
lù sī
qiān
bèng
lè
预习检测:
检查预习:
释义:
和煦
干涸
吞噬
浑然一体
沧海桑田
温暖。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食;并吞。
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今日
沙漠 神秘
昔日
绿洲 仙境
对比
消逝的原因
人为改道
四个盲目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今昔的变化
消逝的危害
胡杨成片死亡,寸草不生,土地沙化
作者的呼吁
救救所有因人介入而将成荒漠的地方
主 旨
保护生态环境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感知:
(1~8)
(9~14)
(15~25)
(26~28)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分别用波浪线、横线和括号勾划出相关语句。
过去的罗布泊:
现在的罗布泊:
合作探究:
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仙湖为什么会消逝
合作探究:
罗布泊
塔里木河
改道
130多座水库
138处引水口
400多处泵站
罗布泊消逝示意图:
孔雀河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合作探究:
3、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4、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合作探究:
罗布泊的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
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5、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你身边有哪些例证?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同样的悲剧: 仍在继续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6、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合作探究: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的制造了悲剧,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这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揭示了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强烈的谴责和强调意味。
问题探讨:
为什么“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
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
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
无知和愚昧。
语言品析: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
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语言品析: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胡杨林的“挣扎与痛苦”,其实是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流露。
语言品析: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语言品析: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语言品析: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全文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是对比;二是拟人,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提示:
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引用
数据,抒情等表达方式。
拓展延伸: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例如:
1.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2.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3.也许,你明天看见的最后一滴水,
就是你的眼泪。
课堂练习:
罗布泊
仙湖
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主旨:我们应该具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