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1 09: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幸事导入语金榜题名时状元组
榜眼组
探花组 自学提纲1、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_______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下令“____”
3、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______.
4、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有____和____。唐朝科举主要分_______、______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是皇帝设置的特科。
5、常科考生一般先在州府进行____,合格者进京参加由____职能部门组织的“省试”。录取者经____考查后,量才录用。知识抢答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②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③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④唐代科举分为哪两类?谁占主体地位? ⑤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那两科? ⑥考中进士后可以立即上任做官吗?为什么? ⑦唐朝皇帝要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了什么考试? ⑧皇帝在宫中亲自考察你的才能,这是科举制中的一种什么制度? 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开设进士科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常科和制举,常科占主体进士科和明经科不可以,
要经吏部考查后量才录用制举殿试合作探究设问一: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中正制?①这样品评人才主观性强,可能存在不公正的地方。
②品评时看中出身门第,打压有真才实学的寒门人士。统治者很难选到真正的人才。设问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shào)进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独立思考①明经考记忆和理解,并且录取率高,所以好考。
②进士还要考写诗作文,录取率低,所以很难考百度贴吧贴子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唐朝诗人赵嘏gǔ还写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贴子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贴子三: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设问三)请问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百度贴吧科举制度的影响 :①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控制了人才,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②相对公正、公平的考试,为平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③有利于促进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④在世界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
⑤……合作探究①你认为当今学校的考试与科举制相比,有哪些异同点呢?
②你对学校现行的考试制度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有什么好的建议?情景再现科举看榜图“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中有女颜如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名言课堂小结1、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举人”。
2、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
3、唐朝时得到发展,确立了进士科在科举制度中的主导地位。科举制常科制举明经科、进士科等等皇帝为选拔非常人才而设置的特殊科目课堂巩固 1、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科举最难考的是( )
A、进士科 B、明经科 C、制举 D、明法科CA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在唐朝,考取进士后可以直接上任做官
D、科举制度对后世中外文官选拔制度的产生有重要影响C课堂巩固 二、读句子,找答案 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制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 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②“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⑦“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课后巩固1、温故而知新,回顾本课内容。
2、课本P17学习测评第2题。 科举取士小知识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新科进士要在曲江聚会。聚会后,新科进士们相互邀约,共游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他们登上寺内的大雁塔遥望长安美景,乘兴在塔壁上题写自己的姓名,希望一次作为永久的纪念。雁塔进士题名帖大雁塔题名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考生入场时,官吏一一点名、搜身,为防止夹带,除文具外只允许食物、饮水和三根蜡烛进场,而且每个考生之间是分开的。科举考试时的考场!科举: 中国古代国家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587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成为制度。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武则天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明代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备。行省每三年举行乡试,中者称举人。京城每三年举行举人会试,中者称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分三甲取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第三名分称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分别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庶吉士等官。清沿明制。1905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