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9 10: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课前回顾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大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股市崩溃,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等
经济受创、政治危机、世界局势紧张
时间:
根本原因:
表现:
特点:
影响:
罗斯福新政
时间:
目的:
手段:
内容:
实质:
1933年开始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国家干预经济
金融业、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导入新课
德、意、日
法西斯专政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发展的
相对稳定时期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
墨索里尼
广田弘毅
学习目标
1.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经过及它们各自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历程。
2.知道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22年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Fasces)。
现在“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统治。
世界法西斯主义
的三大形态
日本军国主义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德国纳粹主义
名词解释:
何为法西斯?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③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①极端民族主义(基本特征)
②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一: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意大利从1918年至1922年,政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存在有7个半月。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1、建立背景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2、建立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率领党徒向罗马进军途中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
不是受1929——1933年
经济危机影响
1883年
出生于意大利
1905年
加入社会党
1915-1917年
参加第一次世界的大战
1919年
建立以古罗马“棒束”为标志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
建立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被称为“领袖”
1921年
1922年
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派兵侵入埃塞俄比亚
1935年
被枪决,尸体倒吊在广场上示众
1945年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墨索里尼
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召见并秘密关押
1943年
被倒吊着的墨索里尼(左二)
3、意大利法西斯的统治措施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专制魔王
德国失去了欧陆13.5%的领土、10%的人口、全部的海外殖民地,海军降到五等国家水平。
——《世界史·现代史编》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导致经济萧条,社会矛盾激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40% 70% 800万 1931-1934年1000多次
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原因:
①现实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②历史原因:
《凡尔赛和约》激起德国人的复仇情绪。
③纳粹党兴风作浪:
希特勒利用这种社会状况欺骗、煽动民众,作出了种种美好的许诺,骗取了广泛的支持
2.建立标志: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2年,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希特勒
(1889—1945)
德国的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的信任?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
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
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蛊惑宣传,煽动复仇情绪)
希特勒极富煽动性的演讲
希特勒和总统兴登堡
2、纳粹势力的发展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阶层对政府的不满,利用各种手段乘势发展壮大。
希特勒 纳粹标志
“纳粹”在德文中是“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简称。
在1932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 兴登堡当选总统;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德国的也是人类的灾难就此降临,“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把总统和总理的职位合二为一,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至此,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拥有对武装部队的最高帅权。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保罗·冯·
兴登堡
1847.10.2~1934.8.2
魏玛共和国
第2任总统
3.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迫害犹太人。(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
1938年“水晶之夜”
4.德国法西斯政权对内政策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制造了哪些迫害犹太人的事件?
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
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
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 明的破坏者,是德国 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纳粹党徒强迫犹太人离开家园、隔离居住,后来修建了奥斯维辛等集中营,用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德国法西斯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惨遭纳粹分子杀害其中有100多万犹太人在这里遇害
进入焚尸炉前死难者留下的鞋子
拓展知识: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②现实的需要: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③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①历史原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
马克思
毕加索
洛克菲勒
奥本海默
①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
1935年
②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德 国
③1938年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
德 国
捷克斯洛伐克
④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5.德国法西斯政权对外政策
德国吞并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疯狂扩充军备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的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慕尼黑协议》,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世界濒临战争的边缘。
实质:是对法西斯侵略的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
对此你有何感想?想一想,这对我们
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有何启示?
以史为鉴
在法西斯专制的摧残下,德国数以千计的优秀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他国家。
各种族、民族一律平等
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2)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负债累累。
(3)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此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权“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
九一八事变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占领东北三省,伪满洲国
侵略华北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被日本侵占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被日本侵占
东北沦陷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军部”是日本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关东军等军事机关。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制定《国策基准》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影响
(1)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日本还制定了《国策基准》,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合作探究: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异同点?
不同点:
(1)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一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日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2)夺权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实现的。
相同点:
(1)都是因为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而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2)都实行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政策。
合作探究:用史实说明美国和德、日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方法有何不同?产生怎样的不同结果?
方法:美国:实行罗斯福新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结果:美国:成效显著,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德日:威胁了世界和平,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英法纵容
一战
打击
向罗马
进军
墨索里
尼组阁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扩军备战






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西








欧、亚战






广田弘毅组阁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意大利
日本
德国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1.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发动内战
C.走上法西斯道路
D.实行新经济政策
B
2.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A
3.某历史博物馆正在举行纳粹暴行展,下列内容可以在展览中看到的是( )
A.血腥屠杀犹太人
B.七三一部队实施细菌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绞肉机
D
4.日本法西斯不同于其他法西斯的主要特点是(  )
A.对外侵略扩张    
B.对内独裁统治
C.不断创造政变和兵变   
D.以军部为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