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耻、寝”两个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两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我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学课文——我认真
1.借助拼音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梳理任务单第一课时。
自学要求:
1.独立完成任务。
2.重点、难点、易错点用红笔批注。
3.完成后笔归位,面向黑板站立。
小队交流——我参与
1.交流自学当中不会的内容;
2.梳理第一课时任务单(统一任务单答案);
3.补充完善自己的任务单。
合作要求:
1.队长负责交流,队员认真倾听。
2.交流中要做到低声细语、不乱动。
3.时间到后,迅速归位,立正站好。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写字词 正确读文
任务二:理解课文 交流启发
耻
chǐ
学习生字
翘舌音
huì
易写错
“一”左右都要出头。
诲
教诲
诲人不倦
笔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写字词 正确读文
任务二:理解课文 交流启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几个“知” 的意思一样吗?
知道
同“智”,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找一找这句话中包含的一个成语。
不耻下问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默默
记住
满足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此处指勤勉
我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学习。
应该如何处理学与思的关系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孔子认为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