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9 11: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任务一: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任务二:结合资料,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自主学习——我认真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批注到书上 。)
2.梳理任务单第二课时( 读一遍任务单第二课时; 用红笔在有疑问的地方画“?”)
自学要求:
1.独立、认真学习。
2.在有疑问的地方做标注。
3.自学完成后,调整坐姿
小队交流——我参与
1、交流自学当中不会的内容;
2、交流批注的句子。
合作要求:1、小队长组织有序交流。
2、小声交流,迅速归位。
展示内容:
任务一: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任务二:结合资料,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展示要求:
站姿挺拔,声音洪亮。
聚少离多
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去抗美援朝
第一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语言
动作
神态
毛主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无限的思念中。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交流感受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复杂的心情。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他的心里还在想什么呢?去书中找一找。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怀。)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主席以国为重,伟人胸怀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课文第二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毛主席签字时的迟疑。
毛主席因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情绪十分低落。
一位父亲内心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辗转反侧,失声痛哭......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句意: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资料共享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