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2023 1
第一部分 (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C A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D B
第二部分 (共 70 分)
除特殊标注外 每空 1 分
16.(12 分)
(1)种群(2 分) 捕食(2 分)
(2)增加(2 分)
(3)显著降低(2 分) 捕食风险(伯劳鸟的捕食)增加了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
(4)自身被捕食风险 信息传递
(5)在草原鼠害严重地区 适当保留或种植一定数量的芨芨草
17.(10 分)
(1)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 T
(2)①正相关
②A 组和 B 组 TGF-β1 会部分抑制活化 T 细胞的杀伤功能
③TGF-β1 通过促进 PD-1 和 CTLA-4 的表达 抑制 T 细胞的活性 进而引发肝癌(2 分)
(3) A C(2 分)
18.(12 分)
(1)胰岛 B 肝糖原分解 体液
(2)出现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出现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3)①C ②D ③D ④A ⑤F
(4)Ⅰ+ Ⅱ+ Ⅲ-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19. (10 分)
(1)营养结构(食物链、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2 分)
(3)不能 小龙虾粪便中的能量是小龙虾未同化的能量 (粪便经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
为水稻提供营养物质 水稻并未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
(4)①传统稻田模式 人类不能利用杂草、浮萍中的物质(能量) 而稻虾连作模式 小龙虾取
食杂草、浮萍 使杂草、浮萍等的物质(能量)流向小龙虾 进而使物质得到有效利用
(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龙虾疏松土壤等 利于稻谷根系的呼吸作用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 同时促进土壤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被水稻利用 促进稻谷增产 而传统稻田无此过程
(5)ACEF(2 分)
20.(14 分)
(1)调节(影响)(2 分) 微量(2 分) 赤霉素(2 分)
(2)探究 NAC 是否影响种子萌发 低于
(3)①明显降低 不是
②增加 2
(4)光照、温度、湿度
高温 /高湿 /弱光是否会通过抑制 NAC 基因的表达促进穗上发芽 或高温 /高湿 /弱光是
否会通过抑制 ABA 合成 /抑制 ABA 信号通路 /促进 ABA 分解促进穗上发芽
21. (12 分)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2 分) 垂体(2 分)
(2)长于 未剥夺睡眠的 SDS 小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速度快 最终接近对照组
(3)①外负内正
②实验组应该注射特异性抑制 VTA 区 GABA 能神经元的药物
③少于 高于
(4)神经-体液调节
改善睡眠质量、获得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
2023. 0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健康人的内环境中通常不会出现的物质是
A.抗体B.葡萄糖C.尿素D.血红蛋白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会发生信号形式的转换。以下关于信号转换过程的描述正确 的是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
3.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大量排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散热增加 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C.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D.合理补充淡盐水利于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4.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B.抗体可以进入人体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新冠病毒
C.细胞免疫在彻底清除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新冠病毒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5.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1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蛙心2无该神经支 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任氏液是一种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
A.电刺激使心肌收缩频率减小,强度增大 B.蛙心2收缩强度和频率的变化早于蛙心1 C.副交感神经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D.两个蛙心之间通过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6.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植物激素由植物特定器官产生D.植物激素会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7.某校学生为研究2,4-D对大蒜鳞茎生根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大小相似的大蒜 瓣若干,均分为7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泡基部,1天后换清水继续培养4 天,测量根长并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1g/mL左右
B. 2,4-D浓度为10-5g/mL时,促进根的生长
C.结果能体现2,4-D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特点
D.实验还可用生根数量作为衡量根生长的指标
8.果实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B.赤霉素可促进果实发育
C.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果实脱落D.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
9.某品种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在适当时期
A.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B.提高温度 C.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D.多浇水
10.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⑤为出生率、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②为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③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④为性别比例,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11.封山育林可使自然林业朝着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复层混交的方向发展。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封山育林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B.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C.人类活动只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优势种会发生改变
12.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栋树林中几种鸟类的生态位时发现,林鸽主要生活在树冠层,以栎树等高大乔木的核果和种子为食;煤山雀、大山雀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主要觅食昆虫;鹪鹩主要生活在草本层,取食毒蛾、天牛和椿象等昆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两种鸟的食性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B.如果两种鸟类的生态位相近,则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
C.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鸟类的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
D.不同鸟类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3.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的重要方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恢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恢复与重建工作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白我调节能力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改变
14.下列有关调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B.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调查的方法
C.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估算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D.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15.我国以生态文明恩想为指导,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上述目标,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发清洁能源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C.倡导低碳生活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小型食草哺乳动物,伯劳鸟是其天敌之一。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简单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但田鼠并不以芨芨草为食。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下列实验。
(1)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伯劳鸟构成一个 ;布氏田鼠与伯劳鸟之间是 关系。
(2)研究人员发现,伯劳鸟对调查样地的访问次数与芨芨草的覆盖度呈正相关,推测芨芨草的高覆盖度会导致布氏田鼠的死亡率。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了此推测。
(3)研究人员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芨芨草的体积并计算其一个月后的变化,以反映布氏田鼠的行为,结果如图。
结果显示:架网时,有无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增加量相似;不架网时,与无布 氏田鼠的样地相比,有布氏田鼠的样地芨芨草体积 。 由此说明 。
(4)以上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有助于改善视野,降低 ,调节种间关系,体现生态系统的 功能。
(5)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请为草原鼠害防控提出建议: 。
17.(10分)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对治疗肝癌有重要意义。
(1)机体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清除肿瘤细胞。此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细胞,并由前者裂解肿瘤细胞。
(2)TGF-β1是肝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PD-1和CTLA-4是T细胞膜表面可调节T细胞活性的两种蛋白质。研究发现肝癌患者体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为研究TGF-β1引发肝癌的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研究人员探究了TGF-β1对PD-1、 CTLA-4表达的影响,结果如图10
由图1可知,PD-1、 CTLA-4表达量与TGF-β1阻含量呈 的关系。
②研究人员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探究TGF-β1的作用机制,结果如图2。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实验结果说明
③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测TGF-β1引发肝癌的机制是
(3)研究者开发了PD-1抗体和CTLA-4抗体治疗癌症,临床使用取得不错疗效,但治疗过 程中会出现皮疹、肺炎、肠炎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出现的可能原因有 。(多 选)
A. PD-1抗体和CTLA-4抗体引发了机体的过敏反应
B. PD-1抗体和CTLA-4抗体抑制T细胞活性,导致机体出现免疫缺陷
C. PD-1抗体和CTLA-4抗体使T细胞过度激活,引发了机体的白身免疫
18.(12分)近年来,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并有低龄化的趋势。
(1)血糖浓度升高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抑制 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恢复正常。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长期高脂摄入可引起肥胖,并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称为胰岛素抵抗,其原因可能是 或者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最终诱发II 型糖尿病。
(3)巨噬细胞可以迁移至脂肪组织。研究发现,正常小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约为脂肪细胞数量的10%,肥胖小鼠体内这一数值高达50%。在肥胖过程中,局部组织缺氧或脂肪细胞肥大导致脂肪细胞病变,病变脂肪细胞可分泌大量的miR-27a(一种RNA),研究人员推测:肥胖小鼠体内脂肪细胞通过miR-27a促进巨噬细胞的迁移。请完善下列 实验设计。
注:CD68是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分子
A.正常小鼠B. miR-27a过表达的小鼠C. miR-27a表达受抑制的小鼠
D.高脂饲料E.正常饲料 F.荧光强度G.巨噬细胞的迁移
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人员的推测。
(4)研究发现,miR-27a能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抑制脂肪细胞内Akt蛋白的磷酸化 (胰岛素信号通路环节之一)。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补 充完整(横线上填“+”或“-”,表示促进或抑制)。
19.(10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稻虾连作生态系统
传统的稻田生态系统,在水稻种植期间,一方面需要人工除杂草、浮萍等,另一方面需要较多使用农药以防虫害。水稻生长过程施用的化肥中约65%都变为污染物,残留在稻田。此生态系统输出的主要农产品是稻米。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
欢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小龙虾
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小龙虾最大
的消费国。稻虾连作生态系统,主要是在原本的稻田生态系统中人工添加小龙虾,实现稻虾共育。稻虾连作需要在稻田里开挖一定面积的环形沟―虾沟,保证小龙虾觅食、栖息等活动需要。田间种植水稻,虾沟养殖小龙虾。田间的杂草、昆虫(如食用水稻的稻水虱等),水体中的浮萍、水藻等为小龙虾的主要食物,但如果杂草、浮萍等不够食用时,小龙虾也会以水稻为食;另外若水稻幼苗期放养小龙虾,小龙虾也会以水稻幼苗为食。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小龙虾在田间觅食的同时疏松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肥料的分解和利用,促进了稻谷的生长。稻虾连作生态系 统输出的主要农产品是无公害稻米和小龙虾。多地开展了稻虾连作试验项目,其产品销往全国,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 ;后者是生态系统进行 和 的渠道。
(2)下面左图为传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请在方框中用文字和“→”补充右图,完善稻 虾连作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3)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 (填“能”或“不能”)表示水稻获得了小龙虾同化的能量,原因是 。
(4)从物质或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与传统稻田模式相比稻虾连作模式的优点。
(5)结合相关知识和文中信息,下列关于稻虾连作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与传统稻田相比,此生态系统稻飞虱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B.这一生态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其结构功能可以维持多年
C.此生态系统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D.水稻幼苗期同时放养大量小龙虾,可有效提高水稻和小龙虾产量
E.此生态系统通过获得无公害水稻,同时获得小龙虾,增加经济效益
F.通过稻虾共育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0.(14分)NAC是植物中较常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水稻多种生命活动。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 有机物。参 与种子萌发调控的常见激素有 和脱落酸(ABA)。
(2)某研究小组选用野生型、NAG缺失突变体和NAG过表达突变体三种水稻种子进行实验, 结果如图1。
本实验的目的是 。
由图可知,NAG过表达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明显 野生型,说明NAC抑制种子 萌发。 (3) NAC和ABA均抑制种子萌发,关于二者在抑制种子萌发中的机制,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 ABA通过NAC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2. NAC通过ABA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3. ABA和NAC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互独立。
根据假设,研究者分别对(2)中三种水稻种子外施ABA后,统计并计算种子萌发率,测 量种子中ABA含量,结果如图2、图3。
①由图1和图2可知,施加ABA后,NAC缺失突变体种子萌发率 ,说明ABA (填“是”或“不是”)通过NAC抑制种子萌发。
②由图3可知,NAC可以 种子中ABA的含量,支持假设 。
(4)南方水稻丰收季,常遇高温多雨天气导致穗上发芽(种子收获前在稻穗上提前发芽的现象),水稻穗上发芽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可见,种子萌发还会受到 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穗上发芽的原因,请结合上述实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21.(12分)为研究睡眠在应对社交压力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把一些实验小鼠放入其他攻击性极强的小鼠的领地,新进入领地的实验小鼠体内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出 现“社交挫败应激(SDS)”。
(1)实验小鼠在新领地中受到攻击(SDS刺激)后,下丘脑分泌 作用于 ,进 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研究人员检测SDS小鼠睡眠时间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果如下图。
研究结果表明,SDS小鼠睡眠时间的提高能够帮助其缓解社交压力,判断依据是 SDS小鼠睡眠时间显著 对照组;与睡眠剥夺的SDS小鼠相比, 。
(3)研究人员发现,SDS刺激后小鼠脑内腹侧被盖区(VTA) GABA能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 推测SDS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促进小鼠睡眠并缓解社交压力。为进一 步验证该推测,将SDS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特异性激活YTA区GABA能神经元的 药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小鼠睡眠时间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①VTA区GABA能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
②请修正上述实验方案的不当之处。
③支持该推测的结果:实验组小鼠的睡眠时间 对照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对照组。
(4)由上述研究可知,SDS小鼠应对社交压力的调节方式为 。该研究对我们健康生活的启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