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人教版2019】专题8 遗传因子的发现(标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人教版2019】专题8 遗传因子的发现(标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09 00: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2023届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专题8 遗传因子的发现(标准)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2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A.1/16 B.2/16 C.3/16 D.4/16
2.(2分)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RrMm、Rrmm B.RrMm、RRmm C.RRMm、Rrmm D.RRMM、RRmm
3.(2分)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l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 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
A.3/8 B.3/16 C.1/8 D.1/16
4.(2分)(2022高一下·湖州月考)某种植物其花色有白色和紫色,现选取白色和紫色两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1自交,F2表型及比例为9紫花∶3红花∶4白花。将F2红花自交,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1/6 B.5/9 C.1/2 D.2/3
5.(2分)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利用3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第1组的亲本都是杂合子
C.第2组的子代缺刻叶个体中有1/3为杂合子
D.若让第2组中的紫茎缺刻叶亲本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6.(2分)(2022高一下·桂林期中)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阶段是指(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根据假说推出杂合子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比例
7.(2分)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A+、A和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一定出现3种表现型
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
8.(2分)(2022高二下·温州期末)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种类型的小桶若干个,在每个小桶中放入12个小球,如图所示。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则甲、乙同学应选择的小桶组合类型分别为(  )
A.甲:⑥③;乙:④⑥ B.甲:①②;乙:③⑤
C.甲:⑤⑤;乙:④⑤ D.甲:⑤⑤;乙:③④
二、多选题(共4题;共16分)
9.(4分)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
B.孟德尔“作出假设”依据了测交实验的结果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
10.(4分)(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在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
D.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
11.(4分)(2022·兴城模拟)某种玉米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类型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父本 母本 AaBb:Aabb:aaBb:aabb
甲 乙 1:2:2:2
乙 甲 1:1:1:1
A.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甲做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不是1:1:1:1
C.甲作为父本或母本都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D.甲做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与做母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不同
12.(4分)(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三、综合题(共3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38分)
13.(14分)杜洛克猪的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型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   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是   和   。
②对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请写出该遗传图解   。
③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
14.(10分)正常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顶端雄花序由T基因控制,叶腋的雌花序由B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也有雌雄异株,为杂交育种提供便利。不同性别玉米与表型、基因型对应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别 表型 基因型
雌雄同株 顶端生长雄花序,叶腋生长雌花序 T_B_
雌株 顶端生长雌花序,叶腋生长雌花序或不生长花序 ______
雄株 顶端生长雄花序,叶腋不生长花序 T_bb
(1)雌株玉米的基因型有   种,写出其中的杂合子基因型   。
(2)玉米没有性染色体,据表推测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决定植株是雌株或雄株。
(3)在杂交育种研究中,要想得到雌雄异株且雌雄比例大致相同的群体,应该选择亲本杂交组合♀   ×♂   (填基因型)。
15.(14分)(2022高一上·衡阳开学考)如图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上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   性状。
(2)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的基因组成为   ,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3)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   。
(4)(4分)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下图中的____。(填写字母)
A. B. C. D.
E.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30分)
16.(18分)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与野生稻(乙)为亲本,通过育种手段选育了水稻新品系(丙)。丙的7号染色体上带有乙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矮杆基因SD),其他染色体均来自于甲(如图1)。甲的7号染色体相应片段上含有基因SH。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分别转入栽培稻(甲),获得转基因植物若干,从转基因后代中获得纯合抗虫水稻(丁)和纯合的抗除草剂水稻(戊)。用甲、丙、丁、戊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注:有抗虫基因用A+表示,没有则用A-表示;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没有则用B-表示)
实验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① 甲×丙 全为半矮杆 正常641,半矮杆799,矮杆160
② 甲×丁 全抗虫 抗虫1502,不抗虫99
③ 甲×戊 全抗除草剂 抗除草剂1199,不抗除草剂399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F2结果表明,F2群体的基因型比例偏离   定律。进一步研究发现,F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已知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花粉异常,推测无活性的花粉带有   (填“SD”或“SH”)基因,带有该基因的无活性花粉在花粉中所占的比例为   。
(2)实验②F1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F2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   。
(3)以实验①的F1为母本,与实验③的F1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填“能”或“否”)说明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6分)写出验证矮杆基因与抗除草剂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图解。
17.(12分)为研究某种植物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设计了杂交实验,遗传图解及性状比例如下。已知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花色(紫花、白花)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
(2)高茎与矮茎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控制株高和花色的基因的遗传   (“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只考虑株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理论上F2中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4)让F2中高茎紫花植株与隐性纯合的矮茎白花植株(所有相关基因均为隐性)杂交,后代中出现高茎白花植株的概率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AABB×aabb)杂交,F1为Aa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数占4/16,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2.【答案】A
【解析】【解答】由题意分析已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必须含有bb),紫眼是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F1蓝眼蛙为AaB_,比例为1×=;绿眼蛙为Aabb,比例为,即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3: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代进行杂交的红果多室番茄基因型为R_M_,红果二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m。
3.【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这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MNR_、MNR_,生出一个MNrr的儿子,采用隐形突破法,由儿子的rr可逆推出双亲都为MNRr。接着就是正推型问题:夫妇MNRr×MNRr→MNR的女儿,采用分支法,双亲MN ×MN →2/4 MN, 双亲 Rr× Rr→3/4R_,而再生女儿的概念是1/2,所以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2/4×3/4×1/2=3/16.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4.【答案】D
【解析】【解答】由 F2表型及比例为9紫花∶3红花∶4白花可知,花色是由两对基因来控制的,假设这两对基因是A和a,B和b,而且F1全为紫花 ,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F2表型及比例为9紫花∶3红花∶4白花,可以推出对应的基因型为:A-B-:aaB-:--bb=9:3:4, F2中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 F2红花自交得到的纯合子的比例是1/3+2/3x1/2=2/3,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和”为 16 的特殊分离比成因——关于 9:3:3:1 的变式比 :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 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根据后代中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第1组的亲本都是杂合子,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第2组的子代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二者比例为1∶2,显然有2/3为杂合子,C错误;
D、若让第2组中的紫茎缺刻叶(AaBb)亲本自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答案】D
【解析】【解答】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
B、子一代自交产生3:1的分离比属于观察实验现象阶段,B错误;
C、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分离比,这是根据假说进行推理的过程,属于演绎推理的的内容,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于基因A+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所以该鼠种群中存活小鼠毛色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共5种,A错误;
B、A+、A和a属于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一只黄色雌鼠(A+A或A+a)和一只黑色雄鼠(aa)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黄色(A+a)、灰色(Aa)或黄色(A+a)、黑色(aa)共2种表现型,C错误;
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为A+A+(死亡)、A+a、aa,所以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A+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这三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8.【答案】C
【解析】【解答】若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雄的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均为两种,且两种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量相等,故选择④④或⑤⑤;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由于该过程存在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应选择④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
(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答案】A,C,D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基础上的,A正确;
B、孟德尔“作出假设”依据了杂交和自交实验的结果,B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确保雌雄配子中的各类型配子结合的概率相等,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如果这个假说(推理)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因此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0.【答案】A,B,D
【解析】【解答】A、F1(YyRr)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A正确;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黄色与绿色之比也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B正确;
C、F2出现9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C错误;
D、结合分析,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
11.【答案】B,C,D
【解析】【解答】AB、结合分析可知,甲产生了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1:2:2:2,原因可能是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甲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B正确;
C、作为父本或母本都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分别是AB、Ab、aB、ab,C正确;
D、甲做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1:2:2:2,甲做母本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B:Ab:aB:ab=1:1:1:1,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答案】A,C,D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中产植株含有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三种,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高产(1/16AABB):中高产(2/16AABb、2/16AaBB):中产(1/16AAbb、1/16aaBB、4/16AaBb):中低产(2/16Aabb、2/16aaBb):低产(1/16aabb)=1:4:6:4:1,C正确;
D、对中高产植株(AABb、AaBB)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AaBb):中低产(Aabb或aaBb)=1:1,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基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显性基因越多,作用越强。
13.【答案】(1)4
(2)AAbb(或aaBB);aaBB(或AAbb);红毛:棕毛:白毛=1:2:1;;1/3;1/9
【解析】【解答】(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共4种。
(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
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 =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 红毛:棕毛:白毛=1:2:1。遗传图解如下:
③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个体A_bb与aaB_所占比例为 6/16 ,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 2/16 ,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2/6 ,即 1/3 。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 1/6 AAbb、 1/3 Aabb、 1/6 aaBB、 1/3 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和概率为: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b×2= 1/3 × 1/3 × 1/4 + 1/3 × 1/3 × 1/4 + 1/3 × 1/3 × 1/4 ×2= 1/9 。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答案】(1)3;ttBb
(2)T或t
(3)ttbb;Ttbb
【解析】【解答】(1)雄花序由T基因控制,雌花序由B基因控制,雌株顶端生长雌花序,叶腋生长雌花序或不生长花序雌株玉米的基因型为ttB_、ttbb,共有三种,分别是ttBB、ttBb,ttbb,其中杂合子基因型为ttBb。
故答案为: 3 ; ttBb 。
(2)由表格数据分析,当基因型是bb时,可能是雌株,也可能是雄株,而当基因是tt时,一定是雌株,因此T/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决定植株是雌株或雄株。
故答案为: T或t 。
(3)雌株的基因型是tt__,雄株的基因型是T_bb,要选取杂交组合获得的后代雌雄比例大于1:1,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一定有tt和Tt,为了避免雌雄同株自交,则根据后代有bb,则亲本雄株的基因型是Ttbb,不能得到雌雄同株的后代,则雌株的基因型是ttbb,综合亲本的杂交组合是母本ttbbx父本Ttbb。
故答案为: ttbb ; Ttbb 。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分析题意可知,雌雄同株的基因型是T_B_,雄株只含有T基因型,不含有B基因,基因型是T_bb,雌株只含有B基因,不含有T基因,基因型是ttB_、ttbb,T/t和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5.【答案】(1)隐性
(2)aa;Aa
(3)变异;75%或3/4
(4)D;E
【解析】【解答】(1)图中父母均为双眼皮,女儿小雅为单眼皮,表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因此由上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2)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小雅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
(3)小雅的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小雅的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上图看出,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是75%或3/4。
(4)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Aa),其产生精子时,成对的基因要分开,因此精子类型是A或a, DE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E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6.【答案】(1)分离;SD;3/8
(2)3;抗虫基因导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3)否
(4)
【解析】【解答】丙的7号染色体上带有乙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矮杆基因SD),据图可知丙的基因型为SDSD,甲的7号染色体相应片段上含有基因SH,据图可知甲的基因型为SHSH,丁为纯合抗虫水稻,基因型为A+A+,戊为纯合的抗除草剂水稻,基因型为B+B+,据此答题。
(1)甲(SHSH)和丙(SDS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SHSD,子一代自交理论上基因型及比例为SHSH∶SHSD∶SDSD=1∶2∶1,F2表现型理论比应为正常∶半矮杆∶矮杆=1∶2∶1,事实上正常641,半矮杆799,矮杆160,偏离了分离定律的比值。根据矮杆(SDSD)植株明显偏少,可知含SD的花粉部分失去了活性,根据矮杆所占比例为160÷(641+799+160)=1/10,可知F1产生的SD的雌配子×F1产生并存活的SD的雄配子=1/10,又因为F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因此1/2×F1产生并存活的SD的雄配子=1/10,即F1产生并存活的SD的雄配子占1/5,可推知F1产生并存活的SD的雄配子∶SH雄配子=1∶4,因此无活性的花粉为3份,在花粉中所占的比例为3/8。
(2)甲×丁杂交后代全抗虫,子一代自交后代抗虫1502,不抗虫99,即抗虫∶不抗虫≈15∶1,说明子一代相当于双杂合子,即两个抗虫基因导入到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子一代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A+、A+A-和A-A-共三种类型。
(3)实验①的F1基因型为B-B-SHSD,实验③的F2抗除草剂1199,不抗除草剂399,接近3∶1,说明F1基因型为B+B-SHSH,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B+B-SHSH∶B-B-SHSH∶B+B-SHSD∶B-B-SHSD=1∶1∶1∶1,表现型为正常抗除草剂∶正常不抗除草剂∶半矮杆抗除草剂∶半矮杆不抗除草剂=1∶1∶1∶1,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B-B-SHSD产生的配子为B-SH∶B-SD=1∶1,B+B-SHSH产生的配子为B-SH∶B+SH=1∶1,二者杂交后代也为正常抗除草剂∶正常不抗除草剂∶半矮杆抗除草剂∶半矮杆不抗除草剂=1∶1∶1∶1,因此不能根据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来判断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验证矮杆基因与抗除草剂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选择B+B-SHSD与B-B-SHSH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17.【答案】(1)两;F2中紫花白花=9:7
(2)高茎;遵循
(3)5
(4)10/27
【解析】【解答】(1)根据F2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推出紫花:白花=(162+54):(126+42)=9:7,是9:3:3:1的变形比例,说明花色(紫花、白花)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根据F2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推出高茎:矮茎=(162+126):(54+42)=3:1,推出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高茎性状是显性性状。由题干已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株高和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假设紫花和白花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F2中高茎:矮茎=3:1和紫花:白花=9:7,推知F1代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共5种。
(4)让F2中高茎紫花植株与隐性纯合的矮茎白花植株(所有相关基因均为隐性)杂交, 两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①先分析花色:F1的基因型是AaBbDd,F2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隐性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F2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紫花植株( A-B-)的概率=1/9×1+2/9×1/2+2/9×1/2+4/9×1/4=4/9,则后代白花植株概率=1-4/9=5/9。②再分析株高:F2的高茎基因型为1DD、2Dd,矮茎基因型为dd,F2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高茎植株概率=1/3×1+2/3×1/2=2/3。③后代中出现高茎白花植株的概率=白花植株概率×高茎植株概率=5/9×2/3=10/27。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