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
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
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
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
材料三:
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
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
1. 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
B. 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
C. 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
D. 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
B. 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
C. 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D. 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要求作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面表述不符合材料一“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在接触外物的时候不要对外物有所损益,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B.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我们说话时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不可曲解经义迎合世俗,否则就背离了真理。
C.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所谓“讲真话”不过是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D. “小说和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以假的形式说真话。”文学创作既需要虚构,也需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之间并不矛盾。
4. 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
5. 参加援助2020年武汉抗疫的杨医生,打算撰写一本自传性质的武汉抗疫回忆录。请结合这几则材料,给杨医生提三条写作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说我想和他谈谈。”
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无论怎样也别装傻。”
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卫·科波菲尔?”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
“大卫·科波菲尔?哦,对,当然啰。大卫,的确。”
“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
“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千真万确。”
“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来。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②就决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出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
“哦!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
“天哪!看看这个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客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她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
“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
“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装得木呆呆的呢?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
“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
“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
“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
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这样我对那房间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
(董秋斯译)
【注】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②大卫·科波菲尔在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伶俐。
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C.在花园里劳作,家里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的家境。
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可感。
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褴褛行状”形成了照应。
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了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
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8.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B.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C.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D.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轸去楚之秦”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与用法不同。
B.“仪不能与从事”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从事”含义相同。
C.“而明臣之楚与不也”与“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忠尚见弃”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仪诬告陈轸经常把秦国国情泄露给楚国,秦王因此对陈轸产生了怀疑,并召他来当面探问他的去向。
B.面对秦王的探问,陈轸知道如回答不愿去楚国,非但不能证明清白,反而还会给人以作贼心虚的印象。
C.陈轸向秦王讲述誂客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即使自己有归顺楚国之心,但楚王也会因惧怕秦国而拒绝他。
D.秦王听了陈轸的对答后认为他是杰出的辩士,所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消除了疑虑,并好好地对待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4分)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4分)
14.陈轸是如何消除秦王对自己的怀疑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6.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愤”。(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针对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用“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做出了解释,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沉醉酒乡,实际上流露出作者的失望和愤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________,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________。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9分)
21.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穿衣吃饭,我不是成功人士,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饭。以下哪个选项所犯逻辑错误与题干最为类似?( )(3分)
A.小王是大学生,小王不讲卫生,所以,大学生不讲卫生
B.法官是懂法律的,他不是法官,所以,他不是懂法律的
C.武汉的风景名胜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黄鹤楼是武汉的风景名胜,所以黄鹤楼不是一天内能够游览完的
D.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我是难过美人关的,所以,我是英雄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2.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 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 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
④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前面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大卫·科波菲尔》
⑤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
⑥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语文书中的名篇名句内涵精深,往往具有启迪智慧、化育世人的重要价值。请从上述语句中任意选择两句或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C(纳博科夫的论述围绕文字的担当性从原因、内容及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没有触及担当多少的问题)
2.A(B项,“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原文表达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不能把内心所有的东西统统宣泄出来,而不是说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D项,颠倒了前后两者的关系)
3.D(D项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要做到虚构与说真话的统一,与材料一中“三个一致”论述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4.①首段从“修辞立其诚”说起,借用季羡林的名言,引出本文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的基本论点;②然后论述写作不能只讲真话的原因以及只讲真话的危害;③最后立足于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者讲真话时应持有的原则。(4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要坚持真实性,做到所写内容与自己抗疫的亲身经历一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用文字展现自己及大众的抗疫精神,激发国民的抗疫斗志。③真诚面对读者的同时,对抗疫时的复杂情绪慎重地辨别、选择和取舍。(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不结合材料内容和题目提供的具体语境最多得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9分)
6.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理解不当,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7.C(C项“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分析有误)
8.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等亦可)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④使用心理描写,使叙事细腻动人。(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
【示例二】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 句意:所以,卖给别人做仆妾的人,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一定是好仆妾;被丈夫遗弃的妇女,仍旧嫁在她的乡里的,也一定是好女人。我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国还要我做什么呢?“不出里巷”,动宾短语,不断开,排除AB;“乡里”是“嫁”的地点,不可断开;且“者”字一般用于上句末尾停顿,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C。
11.D A.到/助词,用于调整音节。句意: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B.均为“做事”之义。句意: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C.帮助/卖给。句意:而且可以表明我是否要帮助楚国/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D.介词,被/动词,显露。句意: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见”字含义与用法不相同。故选D。
12.C C.“但楚王也会因惧怕秦国而拒绝他”错,原文是“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是为了说明即使自己有归顺楚国之心,但楚王也会因为陈轸不忠于自己的国君而不收留自己。
13.(1)年长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顺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娶年长的呢?(2)从道的角度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众人常常厌恶他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1)“詈”,辱骂;“和”,顺从;“取”,通“娶”,迎娶。
(2)“赘形”,赘瘤;“物”,众人;“处”,做。
14.①面对秦王的探问,直接表明要到楚国去;②以楚国的故事,说明人之常情是喜爱忠于自己的人,而拒绝对自己不忠的人;③以誂者择妻相类比,说明如果自己“常以国情输楚”,必然不会被楚国接纳。
根据“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臣愿之楚”可知,面对秦王的探问,直接表明要到楚国去;
根据“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可知,以楚国的故事,说明人之常情是喜爱忠于自己的人,而拒绝对自己不忠的人;
根据“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可知,以誂者择妻相类比,说明如果自己“常以国情输楚”,必然不会被楚国接纳。
参考译文: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就对秦惠王说:“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经常把秦国的国情泄露给楚国。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惠王说:“陈轸怎么敢去楚国呢?”秦惠王召见陈轸并询问他说:“寡人愿意尊重贤卿的意见,只要贤卿说出要到哪里,寡人就为你准备车马。”陈轸回答说:“我愿意去楚国!”惠王说:“张仪认为你必然去楚国,而寡人也知道你将去楚国,何况如果你不去楚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陈轸说:“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是否要帮助楚国。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挑逗他年长的妻子,年长妻子的就骂起来明确拒绝;挑逗年轻的妻子时,她就欣然顺从了。没有多久,这个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死了,有个客人问挑逗者说:‘在这两个寡妇当中,你是娶那个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挑逗者回答说:‘我娶年长的!’客人问:‘年长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服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娶年长的呢?’挑逗者说:‘当他们做别人妻子时,我希望她们接受我的挑逗;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欢她为了我而骂挑逗她的人。’现在楚王是位贤明君主,而宰相昭阳也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阳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离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国去不是要帮助他们。”陈轸走出以后,张仪进来问秦惠王说:“陈轸到底要往哪里去?”惠王说:“那个陈轸真是天下的辩士呢,他仔细地看着我说:‘我陈轸一定要到楚国去。’我实在对他无可奈何。便问他:‘你一定要到楚国去,那么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了!'陈轸说:‘不但张仪这么说,就是路人也都知道。从前伍子胥尽忠于吴王,天下的国君都想要他做臣子;孝己敬顺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想他做儿子。所以,卖给别人做仆妾的人,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一定是好仆妾;被丈夫遗弃的妇女,仍旧嫁在她的乡里的,也一定是好女人。我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国还要我做什么呢?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我不到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说得很对,便好好地对待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 “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16.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2)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①异军突起 ②泥沙俱下 ③昙花一现 (3分)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所以应该用成语“异军突起”,意思是: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
第二空,根据下句“水平参差不齐”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也难免好坏不同
的人都混杂在一起,所以应该用成语“泥沙俱下”,意思是: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
第三空,由上文“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网红只
火爆一时就消失了,所以应该用成语“昙花一现”,意思是:现比喻事物像昙花那样一出现很快就消失。
19. ①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②他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③他激发了“粉丝磁场”,③他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4分)
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
本句主干句是“董宇辉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然后
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取得成绩的途径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然后介绍途径的具体形式,“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和“激发‘粉丝磁场’”,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
20. ①三个“……的……”的排比结构,使句子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②“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比喻集中表现了董宇辉深厚的知识素养,对董宇辉丰富的知识进行赞扬。(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21.B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题干结构为“A B,非A 非B”,只有B项符合此结构。
22. C 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B. 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 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 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D.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故选C。
23. 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
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3分)
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
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空,本空讲 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 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四、写作(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