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
1.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繁殖、适应能力很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的制约。
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问题探讨
像紫茎泽兰这样的入侵种,由于它的繁殖、适应的能力很强,而且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因此一旦蔓延,就会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59种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
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如果气候条件没有剧烈变化,也并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干扰,下图所示生态系统未来还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吗?为什么?
不会。 两个生态系统都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
2.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平衡:
(2)功能平衡:
(3)收支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3、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1、实例:
(1)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实例1
兔子数量增加
狼增加
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兔子数量减少
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狼增加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实例2:
森林植被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光照充足
土壤养料增多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
植被逐渐恢复
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原方向
发生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来方向
改邪归正
②模型图:
3、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①概念: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
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
使系统保持稳定。
③意义: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思考·讨论 分析反馈调节的过程
蛙减少
昆虫和蜘蛛增加
捕食昆虫和蜘蛛的鸟增加
鹰增加
蛇减少
蛙增加
昆虫和蜘蛛减少
捕食昆虫和蜘蛛的鸟减少
鹰减少
蛇增加
2.利用本章第一节图3-4(第52页),以图中的蛙、蛇或其他动物为例,描绘该种动物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 ,并讨论反馈调节是否发挥了作用?
有一个湖泊受到了严重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调节:
实例:
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等生物死亡
鱼类等尸体腐烂
结果:
加重污染
更多鱼死亡
+
污染更重
补充:正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模型比较
原方向
发生偏离
1.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错上加错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回到原来方向
改邪归正
2.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负反馈调节
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有限
(3)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1)含义
(2)规律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营养结构
抵抗力稳定性
(3)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越过限度, 能力就遭到破坏。
自我调节
发达根系抗干旱
蝗虫捕食过后草又青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少
食物网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火灾后森林重恢复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往往相反
特点: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自身净化(如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如果被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自身的净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恢复力稳定性被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
比较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 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
一般为负相关关系
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 对于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数学模型
④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数(TS)
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① 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②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y 值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③ x 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x 值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模型构建二
适量砍伐
合理放牧
适度捕捞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对农田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增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1.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探究·实践
1.小型生态缸(瓶)实验流程: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探究·实践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生态缸中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且成分要齐全(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且要采用较强的散射光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空间
选择的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照,便于观察;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生产量小于消耗量
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四、本章小结
2.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B
1.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 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 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D. 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D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D
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四种结构中,其中最稳定的是( )
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4.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森林中剩下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A
【当堂检测】
C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A
6. 在下列四项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B.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 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平衡
D.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
B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