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艺术发展观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侧面:一方面,中国艺术理论强调艺术要变:另一方面,中国艺
术论中的复古理论非常丰富。变与不变成了中国艺术家胸中的长久纠葛。处理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
于不变中求变,在复古来创新。如在文学中,陈子昂的革新就自复古始,高呼“文章道蔽五百年矣”,欲
用班传统起廊远救之。李翰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表明了以传统之力来革新诗坛的愿望。降
及近世,此风曳炽,中幅艺术就深托而革新的旗号下艰难地行进。
中国艺术理论的这种观点是在哲学彬响下而涉生的。《周易》是一本谈变易的书,同时又谈通,故
而谓之“通变”。变是在通的基础上实现的,变是通之数米中打了一个比方:“变通莫大于四时。”四季
更替,草木枯荣,一切都在变,但是终则有始、始则有终,循还主复,以至无穷,这又是不变。因此,通
变说的要旨在于:通中求变,变中求通。这是一种无往不复的变易哲学。推教于人伦,也是姻此。传统文
化也讲究变,但更强调纲、常、道、经这些不变的准则。《周易》被置于六经之首,就是要从变易中寻求
出不变的道理。
这种文化观念给中国艺术创造精神带来不同的影响。过分沉重的因袭负担的确抑制了艺术家的创造
力。中国艺术家一般不大追求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更乐于在保持原有的平衡中寻求新生。如中国
绘画被视为体道的工具,而水墨又最能肇自然之性,合造化之功,因而被视为正道,中国画家就极力追求
在墨色氤氯中表现生命深层的秘密。同时,中国画受到伦理文化影响,以重品为主要特点,这便形成了以
自然万物来表现人格理想的绘画模式,追求程式化的对应。这条主线的发展相应产生对其他因素的漠视。
如本来发达的人物画,退居于山水花鸟之后.,影响了这一画科的发展,重视技巧的“谨细”之作由于构成
生命呈现的障碍而被贬入低流,一味强调心理时空的创造,影响了人们对自然时空秩序的探讨。
中国艺术家是极富创造力的群体,固定的创造模式虽不能被打破,但内在的蕴涵却可因人而异,艺
术家竞相脱胎其形式、点画其精神,把生命之新作为艺术创造精神的根本体现,使中国艺术更富于内蕴,
更耐人寻味。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材料二:
李白是最早从事词体写作的文人,其词体创作是建立在复古的创新上,后世研究者称他为“百代词曲
之祖”。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高三语文
第1页(共8页)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答案】A
【解析】木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偷换概念。原文见材料一第二段“是在哲学影响下而产生的”,选项将“哲学”偷换成后文的
“《周易》”。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B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二段末句。
C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三段。
D项,正确。见材料二第三段、第五段“乐府中的一些篇目…到了李白手中,它们却回到了古体诗
的道路上”“李白词中对后世有更大的意义…”等句。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A项,正确。举例论证:材料二,如“李白以五古写《妾薄命》就是其反律化的表现”。
B项,正确。见材料一“中国艺术家一般不大追求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更乐于在保持原有的
平衡中寻求新生““艺术家竞相脱胎其形式、点画其精神”等句。
七项以推撕牿误。从材料二第四段“李白继承前人对近体诗的完善”可知李H并没有对近体诗完全
否定。
D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五段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与论据关系的理解能判。
A项,正确。可作李白顺应时代而较早对新文体进行创作的例证。
B项,正确。可作李白“在复古的创新上“例证。
C项,正确。可作李片在乐府诗中实践例证。
D项,错误。是辨析《忆秦娥》《菩萨蛮》是否为李白所作。
4.【答案】①材料一理论(或“整体“)角度,丽释“在复古中创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②材料二实践(或“个体")角度,阐释李白如何在旧乐府中创出新“词”。
【评分细则】(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学生若回答材料一从整体角度,材料二从个体角
度,亦可。)》
5.【答案】①古文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它要求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革除骈文的弊病。
②古文运动是在保持原有的平衡巾寻求新生,它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是在古文的框
架巾寻求新生。
③古文家们以古文形式点画其精神,使散文于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巾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
广阔园地。
【评分细则】(写出一点给】分,写出两点给3分,写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6.【答案】D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第1页(共6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正确。杜浒与朝臣均为小说中次要人物。
B项,正确。朝臣的言语是本体,青蝇的声响是喻体。
C项,正确。见小说“贾余庆献谀似的说”等处。
D项,错误。“冷静而克制”应为“情感强烈”。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某一局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正确。“伯颜不可信,虎狼之区万不宜入”,使读者为文天祥感到担忧。
B项,正确。从“如今这重担是要挑在他自己的身上了”等处可看出。
C项,错误。小说并没有比铰二者思想境界的高低。
D项.正确。从文天祥的话语巾得知伯颜不守信用属于侧面描写。
8.【答案】(1)描写了文天祥他们夜宿桂公塘时的阴暗环境,暗寓了时局的艰难,衬托了文天祥凄凉的
心境。
(2)以阳光象征文天祥勇于担当的精神,与朝廷那些老奸巨猾有阴暗心理官员形成鲜明对照。
评分细则】(每点3分。第(1)点“阴暗环境”“时局的艰雄"“衬托诿凉的心境"各1分。第(2)点
“象征”“形成对照”结合文本各】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概括故$情节。这俩句概括了文天祥九死一生和在两准的经历。
②打发人物心志。以“靡所容“谁是主人翁抒发了作者不被人理解的悲愤之情。
③定下情感基调。为全篇定下了悲壮的情感氮围
④增强故事真实性。以主人公所作之诗开篇,使故事的真实槛璐强
【评分细则】(写出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本分航,若还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
【解析】木题考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①依据主谓断句。“为人寡言举动时当”作谓语,是从“为人”和“举动”两方面对顾雍进行评价,且是
对称结构,应分别断开。
②疏通文意断句。“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意为“每次设筵饮酒作乐的时候,大臣们都恐怕
酒后失态”。“恐“的是“有酒失”而不是“饮宴欢乐”。
综上,选B。
1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的能力。
A项,错误。前者是“敬重”,后者通“薆”,隐藏,遮掩。
B项,正确。《辞海》第七版,“侯,…②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直至清代仍沿用。《礼记》‘王
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C项,正确。两句巾的“有所”都是“有…的(人、事、物)”的意思。
D项,正确。注意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区别。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第2页(共6页)